正文 第二百一十二章 粉飾之道
“大人,他們上來了。”程達輕聲說道。
“哦,那開始吧。”錢不離笑了笑,轉向武鍾寒:“鍾寒,頭一次參加戰事吧?你怕不怕?”
“卑職以前倒是沒少做亡命之事,不過這打仗麼還真是頭一次,心裡確實有些忐忑呢。”武鍾寒笑著說道。
坐在一邊穿著紅色長裙、頭上戴著鳳冠的浮柔得意的挺了挺胸,那意思就是告訴錢不離,她一點不怕!真正的桂彤被秘密關押在怒江一線的軍營中,倉促之間接不回來,可是錢不離身邊必須有個新娘子,如此傳出去的風聲才能得到最大的收益。也算是浮柔的運氣,管他真結婚還是假結婚,只要能穿著喜服陪在錢不離身邊,浮柔就心滿意足了。
錢不離瞟了浮柔一眼,輕笑著搖搖頭。
武鍾寒續道:“真是慚愧,我武鍾寒也是個堂堂男兒,卻遠遠不如俘姑娘那麼從容鎮定,唉……”錢不離可以不誇獎浮柔,但武鍾寒可不能錯過機會,其實他家祖傳的捕快之道中,記錄著很多如何討取上官歡喜的經驗,到武鍾寒這一輩,已經傳承了七代了,之所以每一代都能做上捕頭,那些經驗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不是因為沒有爵位,武鍾寒家的官運絕不會止於捕頭的位置上。在油鹽不進、剛正不阿的宋乃光手下,武鍾寒一直沒辦法施展他的技藝,此刻他算是牛刀小試了。
浮柔的心智單純,頭昂得更高了,眼中充滿了驕傲。
錢不離微笑著沒有說話,世界有這麼一種偏見,欲成大事之人身邊必須要聚齊一群敢於直言犯上的忠臣,如此才能少做錯事、爭霸天下。
其實這根本就是胡說八道,君王也是人、不是神!一個小老百姓,成天被老闆管這管那會氣憤難當,如果一個君王身邊聚集了一群不斷挑毛病的人物。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被逼瘋。還談什麼爭霸天下?魏徵之類的人物一定要有,但幾個就足夠了,善阿諛者未必就是蠢材,關鍵在於帝王要擺正自己的心態。
親小人遠君子是亡國之道……可是從古到今,哪一代朝廷上沒有小人的身影在活躍?開創了中華盛世之大唐,從李淵、李世民到由盛轉衰的李隆基,身邊都不乏小人,不過有的成了明君。有地則被刻在了恥辱柱上,關鍵地問題不在小人,而在君王本身。商紂王寵愛妲己,以致亡國,後代的史學家們有很多人都把責任推到了以美色迷惑君王的妲己身上,後代的封神演義乾脆把妲己說成是一個狐狸精,多麼可笑的邏輯。一個搶劫犯搶劫了珠寶,難道要怪罪珠寶太漂亮了?
儒家的最高奧義就是為上位者遮羞,他們使出渾身解術,為一代代昏庸的君王拉出無數個奸臣陪葬。甚至在他們巧妙的渲染下,人們只痛恨著奸臣,卻忘了真正地罪犯。
有人痛恨蔡京,卻可憐身死他鄉的宋徽宗;有人痛恨秦檜。卻忘了藏在陰影中的宋高宗;有人痛恨賈似道,卻無人咒罵宋理宗;魏忠賢萬死難消民恨,誰又知道朱由校?縱使到了近代,提起老佛爺慈禧太后,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活扒了她的皮,可有人去責怪在權勢鬥爭中慘敗的光緒麼?身為君主,無能才是第一大罪啊!無能的危害遠甚於好色、殘暴,尤其在列強環伺、風起雲湧的年代。無能地上位者往往會毀掉一個國家。
儒家的粉飾之術一直延續到了現代,為文化大革命謝罪的是誰?四人幫而已,上位者的寶座永遠列於神壇之上!其實儒家已經不能算是儒家了,也許改名為儒教才更為妥當……
錢不離隱隱察覺到了武鍾寒地用意,嚴格的說,武鍾寒是一個有野心的小人,也是一個敢作為的小人,他能在短短地幾年裡從捕快升到捕頭,雖然和他父親留下的人脈有關係,但如果他不甘願冒險抓捕了數個兇悍的盜匪,也升不了這麼快。
武鍾寒看到錢不離微笑不語,有些摸不著頭腦,這些日子來他想了很多,做為一個將要掌管密諜的人,不管加入哪一派的勢力,都犯了上位者的大忌,他武鍾寒的任務就是成為上位者的眼睛和耳朵,只能為一個人服務!武鍾寒做得很好,他對錢不離屬下地各個將領,都保持一定程度的距離,絕不交結。不過只靠自己一個人,未免有些危險了,所以武鍾寒這些日子以來不斷在討好浮柔,萬一出了事,總要有個人幫他說話才好,浮柔的哥哥浮樑雖然是一個團長,但憑他的實力還遠遠算不上是一個派系,武鍾寒不擔心會引起錢不離的不滿。
武鍾寒轉了轉眼珠,剛想轉移話題之時,前面已經傳來了喊殺聲,戰鬥開始了。
錢不離站了起來,向前面走去,他要親自督戰。和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