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還是比較簡陋的,劇本應該說是比較土的,當然土也是個優點了,有非常濃重的生活氣息,鄉土氣息。但是我想,如果要作為一個藝術的精品,要走出去的話必須進行大膽的改革。首先就是在劇本方面,我想應該先寫出一個具有很高文學水準,思想性和文學性都很高的劇本,要改變過去那種侷限……只有高密人才能夠聽懂的那種唱詞上。有些土話就不能要,思想性和立意一定要高,不能再抱守著過去那種老劇本。我也希望在茂腔的唱腔音樂方面,大膽地吸收別的劇種和地方民間音樂,保持茂腔一種基本的旋律,再來突破再來借鑑。我們的演員也應該廣泛地向其它劇種的名角兒學習。我希望假以時日,我們高密能夠推出一臺在全國造成一定影響的劇目,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再不斷地往前發展。
莫言對自己的家鄉戲……山東高密茂腔,語重心長地提出了深切的希望。我一直認為最好的鄉音就是家鄉話和家鄉戲。聽到鄉音,每一個人都能找到家的感覺。
莫言老師很戀家,早已在北京安居樂業的他經常回老家高密探親訪友,除了剪不斷的鄉音鄉情外,或許還要時不時地接接家鄉地氣,汲取創作靈感。他很低調,不管是簡訊還是通電話,他的話都很簡短,就像他的名字一樣,惜言如金。說話不多但精準明瞭,語調不高但擲地有聲,不苟言笑但寬容如佛。
提到佛,想起了莫言的長篇小說《生死疲勞》扉頁上有一句話:〃佛說: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它非常接近於我對生活的感受。這是佛教經典《八大人覺經》第二覺經的一句話。它所表達的就是六道輪迴,生靈在這六道當中的生生死死,是相當疲勞的狀態,人只有脫離了這個生死輪迴的狀態,進入佛的境界,才可以脫離苦海。
知道了貪慾是使我們眾生有生死疲勞的原因,遠離貪慾,隨遇而安,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自在。九法界(菩薩法界、緣覺法界、聲聞法界、天法界、阿修羅法界、人法界、畜生法界、餓鬼法界、地獄法界)眾生都是有作有為,唯有佛一人,才是無所作無所為,才能稱得上真正的解脫自在。
莫言老師曾跟我說,人為什麼會有痛苦和疲勞,就是因為人有各種各樣的慾望,慾望越多實現的可能性越小,痛苦就越大。一個人為什麼會軟弱?為什麼會害怕?為什麼會投降?就是因為有慾望。如果沒有慾望,就可以保持剛正不阿的品格和人性良知,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常識,關鍵看個人的修行了。
莫言老師的作品不論敘事氣氛是華麗、荒誕還是鬼魅,他寫出的時空感生命感與鏤金錯彩繁華奢侈的辭鋒總是能叫人歎為觀止……誠如臺灣作家張大春在為他的《紅耳朵》作序時所言:〃千言萬語,何若莫言〃!
。 想看書來
裴豔玲:把男人演透了(1)
pei yanling
如果說梅蘭芳把女人演透了,那裴豔玲就把男人演透了。這就彷彿女人的柔只有男人最懂,而男人的剛也只有女人最愛。
2008年6月4日晚上,裴豔玲在北京長安大戲院上演了她的新編京劇《響九霄》。憑藉此戲,2009年5月18日,她榮登中國戲劇〃梅花大獎〃寶座。這個獎項早在我意料中,頒獎第二天,我給她發去簡訊: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很快接到回信:吾本無心種綠柳,意外猛見柳成蔭。
其實早在2008年5月18日,我們在上海參加全國崑曲界賑災義演時,就約好北京見。我當時問她怎麼想到排《響九霄》這個戲?她說,這個念頭已經有好幾年了。她在法國一個圖書館的角落裡見到了他(指響九霄)的相片,他踩著蹺、貼著老式雲片。她看了他的資料,知道他花旦、青衣、武生、老生、小生各行當樣樣齊全,而且他也是河北人。當時就有一種衝動想把這位戲劇大師呈現在舞臺上,但一直沒有機會。
我追問道:您的創造衝動一定是源於從田際雲(藝名〃響九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笑著點頭稱是,並且笑得很單純很可愛!
說來也巧,田際雲演出的代表劇目中《乾元山》、《八大錘》等,恰好也是裴豔玲從小就上演的拿手好戲。如果這些算是巧合,還有更神奇的:當年,田際雲在河北梆子不景氣的情況下,聘請了當年諸多紅極一時的京劇名角,組創了京梆兩下鍋同臺演出形式。一時間,盛況空前,成為梨園界一大盛事;裴豔玲從小坐科京劇,後調入河北梆子躍進劇團,一呆將近30年,難怪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一直以來都把她和河北梆子劃等號。可仔細想來,她確實沒留下什麼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