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小說:民國往事 作者:恐龍王

新軍,原本是希望用來抵禦外侮,但到頭來卻反戈一擊,清廷等於是給自己掘下墳墓。亂世出英雄,豎子亦成名,北洋軍便是袁世凱最大的政治資本,試問這名列“彰德秋操”上的各路英雄,哪個不是清末民初的大人物?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歷史的殘酷,本就是如此的真實與荒唐。亂世抓槍桿,有槍便有權,區區不過百年前,清室式微失權柄,中原大地烽煙再起,可嘆民國多少*豪傑,不過轉瞬即逝,化為如煙往事。

歷史並不遙遠,小子不才,姑且帶著諸位到百年前的民國一遊罷!

《民國往事》:連載一 。。

一、從落第秀才到朝鮮監國

袁世凱出山

彰德秋操的數年後,隆隆的炮聲早已煙消雲散,人喊馬嘶的練兵場也在鄉民們的記憶中日漸淡忘。當年被數萬大兵們踐踏過的山川曠野,如今也就恢復了昔日的寧靜,好似那太行默默,依舊春花秋實;洹水依依,曾經萬古長流。

某日,位於太行山下、洹水河邊一座高宅大院裡,陡然又響起了本地罕有的喧鬧,只見院中戲臺高築,鑼鼓喧天,雖然宴席上早已是高朋滿座,但宅前大道上的來往賓客們卻仍舊絡繹不絕,好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這一天,也好似當年秋操的天氣,儘管陽光高照但已略帶寒意,所幸主人待客有道,各方賓客在杯觥交錯、相互致意間,其氣度顯然非一般的地主老財家所能相提並論。

正當園子裡排開酒席、戲班鳴鑼開唱大戲時,突然一匹快馬從遠處大道上疾馳而來………看來,這位騎士不像是來赴宴,而是要報告一件急如星火、了不得的大事而來。在眾人停杯錯愕間,報信人已經勒住韁繩,飛身下馬,只見他撥開人群,三步並作兩步的趕上前,從懷裡掏出一封電報呈給其中的一位矮胖老者………也就是這家的主人,整個事件中被眾星捧月的中心人物。

這時,戲臺上也識相的停止了吹拉彈唱,諸賓客都屏住呼吸,試圖從當事人的臉上看出些許端倪。矮胖老者倒還算遇驚不亂,他一手端著酒杯,一手接過電報,但當他看完電文後卻突然臉色大變,在杯子跌落腳下的瞬間,他失聲道:“大事不好!此亂非洪楊可比,不可等閒視之!”

此矮胖老者,便是當時賦閒在家、大名鼎鼎的袁世凱。

這一年,是辛亥年;這一天,是1911年10月11日,也是袁世凱的五十二歲生日。

一、從落第秀才到朝鮮監國

袁世凱(1859—1916),字慰庭,號容庵,要說起他的這一生,還真是極不簡單。

袁世凱出生於河南項城(古代常以籍貫代替人名,因此袁世凱也常被人稱為“項城”),在數百年間,老袁家原本也是默默無聞,不過家道還算殷實,在免於饑饉之憂的同時尚有餘力,數代人都以耕讀傳家。後來也不知是他家祖墳的篙子翹了,還是文曲星偶然路過他家,這袁家突然間便忽喇喇的發了………父子進士,弟兄舉人,一門兩代四貴人………乖乖,了不得啊,於是項城袁家也便成了當地望族。

父子進士,弟兄舉人,這和袁世凱都沒有直接關係。所謂的“父子進士”,指的是袁世凱的叔祖父袁甲三和堂叔袁保恆(袁甲三的長子),這對父子分別於道光十五年(1835年,比曾國藩早一屆)和道光三十年(1850年,比李鴻章晚一屆)中了進士;所謂的“弟兄舉人”,指的是袁甲三的次子袁保齡和袁世凱的叔叔袁保慶(袁樹三的次子,袁甲三的侄子)分別中了舉人。

古代人常說,科舉乃是“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也就是說,要想科舉得中,一要靠命,二要靠運,三要靠祖墳的風水,四要靠先輩積得陰功,這第五才輪到讀書。您要是不信,看看那些考到白了少年頭的老童生便知。

大家想,當年這科舉考試是何等的難考,這舉人和進士哪個不是過十五關斬十六將、千里挑一甚至萬里挑一的大牛人?那時參加科考的讀書人多如繁星,考不中是正常,考中了那才叫稀罕。你想袁家不過區區兩代人,一下子就出了兩個進士、兩個舉人,真真是了不得、不得了啊。

不過,老天爺又是公平的,這袁家雖然顯赫,但家裡做官的卻大都命不長。比如袁世凱的叔祖父袁甲三,當年也和曾國藩一樣文官將兵,並在疆場上與太平軍、捻軍以命相搏,乾的是刀口上舔血的營生,最終靠著無數顆人頭才染紅了頭上的頂子………大概殺氣太重,袁甲三隻活了57歲便見了閻王。袁甲三的兩個兒子,袁保恆和袁保齡,這兩位的壽命更淺,分別在52歲和4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