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明顯,北洋軍也開始大批南下。到5月底,駐紮在湖北的北洋軍已經超過2萬人。
袁世凱的戰略計劃是這樣:北洋軍沿著京漢線和津浦線兩路分進,一路以湖北為基地,進攻江西和湖南;另一路以徐州為前沿,並以海軍策應沿岸,向安徽和江蘇進軍。李烈鈞在湖口宣佈獨立後,北洋軍第一軍各部在李純及王佔元的率領下沿著京漢鐵路南下,很快便進抵江西九江;與此同時,馮國璋、雷震春、張勳等部也沿著津浦路進兵,向南京逼近。在袁世凱的命令下,海軍次長湯薌銘及鄭汝成也率領多艘戰艦在長江沿岸來回巡弋,對革命軍構成了重大威脅。
一年前,黃興在南京留守處裁撤整編南方革命軍的時候,也特別留了個心眼,那就是在將那些兵員素質不高的部隊加以裁撤的同時,卻對一個部隊進行了嚴格整編,並秘密吸收了其他裁撤部隊中的中下級軍官,以充實到這個部隊來,這就是上文提到的第八師。第八師的基本部隊由來自廣西的新軍組成,當時本是彙集南京準備參加北伐的。在整編後,這支部隊的幹部隊伍異常強大,從師旅長到營連長,基本都是由保定軍官學校畢業或者從日本士官學校回來的同盟會員所組成,而且武器也很充足,不但充分裝備了現部隊,另還有一份預存在軍械庫。
第八師是在黃興的領導下所精心保留下來的一支精銳部隊,但在黃興辭去南京留守的職務後,這支部隊的內部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因為是整編過的部隊,當時最主要的一個問題便是中上層軍官之間的不團結,譬如當時黃興將他的警衛團劃給了第八師,但由於團長林虎所率的部隊來自廣東,與部隊中的廣西士兵及軍官發生矛盾,後來正好江西都督李烈鈞需要軍隊充實江西的力量,而林虎與李烈鈞是同學,於是便將林虎的一個團調到了江西,這也是“二次革命”中與北洋軍作戰的主要力量。
與林虎情況基本類似的是,第八師的旅長趙恆惕也和軍中的其他幹部發生矛盾,後來應湖南都督譚延輳У囊�螅�院閭杞�詘聳Φ囊桓鐾糯�攪撕�希��庵Р慷釉蛟凇岸�胃錈�鋇氖焙蟣壞鞽齔ど常�導噬廈揮釁鸕絞裁醋饔謾S捎詰詘聳Φ募父霾慷穎壞鞽觶�罄從紙�辛艘淮尾鉤洌��鉤涔�牟慷用揮姓蕉肪�椋�埠廖薷錈�拍睿�蚨�蕉芬豢�季徒饊逄由⒘耍�揮性�吹幕�剎慷恿角Ф噯嗽諛暇┙�辛朔淺M縝康牡摯梗�饈嗆蠡啊�
李純部的前鋒第11混成旅在旅長馬繼增的率領下,很快便進駐九江,扼住了入贛的戰略要地。李烈鈞討袁軍的前鋒林虎所部也不甘示弱,隨後扣留了由德安開往九江的火車,並將前哨佈防前移,準備迎戰。
但是,李烈鈞的討袁軍也存在一個嚴重問題,這就是部隊內部分化,當時江西雖然有陸軍兩個師和1個混成旅,共10個團的兵力,但第1師師長歐陽武和第2師師長劉世鈞均舉棋不定,並在暗中與袁世凱、黎元洪互通訊息,敵友難分。當時完全服從李烈鈞領導的只有林虎的第1師第1旅(兩個團)、李明揚的第10團、周璧階的第9團、卓仁機的機關槍大隊和方聲濤的新編旅(其實只有兩個連兵力,營長和連長分別為後來鼎鼎大名的陳銘樞和蔣光鼐),兵力不足5個團。李烈鈞在任討袁軍司令後,他命令林虎為左翼軍司令、方聲濤為右翼軍司令,迎戰強敵。
7月12日拂曉,林虎部主動出擊,一路向沙河鎮挺進,一路襲擊十里鋪的北洋軍。激戰數日後,討袁軍初戰告捷,佔領了沙河鎮,並迫使北洋軍暫時後撤。但在林虎部激戰的同時,方聲濤部進攻九江失利後撤,嚴重影響了戰局的發展。
李純在沙河戰役受挫後,隨後便調整部署,調集了3個團的優勢兵力向林虎部反撲,儘管林虎部抵抗非常英勇,但由於敵強我弱,在激戰一晝夜後討袁軍被迫撤退。數日後,北洋軍第2師在師長王佔元的率領下開赴九江,段芝貴的8營拱衛軍進抵九江,海軍次長湯薌銘所率的艦隊也已到達前線,北洋軍實力大增。
在北洋軍部署完畢後,袁世凱任命段芝貴為第1軍軍長兼江西宣撫使,統一指揮前線作戰。隨後,段芝貴坐鎮九江,以李純為左路軍司令,王佔元為右路軍司令,會同海軍艦隊進攻湖口。北洋軍兵分兩路,一路由第6師22團團長張敬堯率領,另二路由第2師旅長鮑貴卿率領,在湯薌銘四艘軍艦的配合下,向湖口炮臺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在林虎部進攻失敗後,方聲濤率右翼軍約5000人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戰鬥十分激烈,第9團團長周璧階在衝殺中不幸陣亡。在撤退途中,第9團的營長龔星勝眼見勝利無望,又帶領兩個營及炮隊、機關槍隊向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