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並公開指責孫中山是在故意挑起事端。
在輿論的煽動下,各省都督、紳商代表也紛紛致電南京臨時政府,對定都南京表示異議。就連一貫主張建都武昌的黎元洪,這時也改口支援北京定都,“以免釀成大患”。而南方革命軍中的許多將領如浙軍司令朱瑞、粵軍司令姚雨平、第一軍團長柏文蔚等也紛紛發表通電,主張臨時政府建在北京為妥。
孫中山接到電報後,心裡倒是樂意袁世凱辭職不幹,但他不能自作主張,隨後便將袁世凱的電報交與臨時參議院討論。令孫中山沒有想到的是,臨時參議院的議員們對定都南京一事也無甚決心,或許是他們認為孫中山的想法太天真,或者急於維繫來之不易的和平,結果對於定都一事群起爭吵起來,最後只好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
投票的結果出人意料,支援定都北京的二十票,而支援定都南京的只有五票,另外還有兩票支援武昌,一票支援天津。孫中山得知這個結果後極為憤怒,當晚便召集同盟會的議員開會,要求他們統一立場,結果臨時參議院在次日再次開會討論定都問題。
《民國往事》:連載二十七 。 想看書來
十四、定都之爭(下)
為了保證複議翻案,黃興於次日親臨現場,並聲稱要是不定都南京的話,他將率憲兵隊進參議院把所有同盟會籍的議員們綁縛起來。經過同盟會員吳玉章等人的緊張疏通,臨時參議院再次投票,最終以十九票對十七票的結果決議定都南京。
為促使袁世凱儘快到南京就職,孫中山決定派出專使團前往北京,迎接袁世凱南下。專使團以臨時政府教育總長蔡元培為團長,外交次長魏宸組、海軍顧問劉冠雄、參謀次長鈕永建、法制局長宋教仁、湖北外交司長王正廷、前議和參贊汪精衛等為歡迎員,陣容不可謂不強大,儀式不可謂不隆重。在袁世凱的議和代表唐紹儀的陪同下,迎袁專使團於2月21日從上海啟程,趕赴北京迎接大總統。
袁世凱聽說南方專使團已經出發,卻也不慌張,只是關照沿途要好生招待,不得怠慢南方客人。等專使團快到天津的時候,袁世凱又派出他的長子袁克定親自前往天津迎接,以示重視。2月27日,當專使團抵達北京的時候,氣氛果然大大的不一般,只見正陽門外,綵棚高搭,上面還用翠柏扎出兩個斗方的大字,左邊一個“歡”,右邊不消說是個“迎”。
還未等專使團細看周圍,正陽門突然城門大開,城內衝出一彪人馬,手持武器,向專使團趕了過來。正當專使團驚慌之際,這彪人馬卻無惡意,只是在道旁列成兩隊,持槍致敬而已。專使團剛剛心定,突然又聽到城門口放炮十幾響…卻是禮炮。這時,友好而雄壯的軍樂聲奏起,袁世凱特派的迎接專員滿臉笑容的從城內走出,將專使團引入城內。專使團看到沿街插滿了紅黃藍白黑的五色旗,共和氣氛很是和諧熱烈,心中也頗為安慰。
入城後,專使團被安排到一個特意準備好的館舍休息,次日方去見袁世凱。館舍顯系精心安排,房間內窗明几淨,整潔雅緻,而且役使們服務周到,隨叫隨到,外面還有兵士環衛,加以特別保護。
當晚,京城中的知名人士紛紛來訪,賓主雙方展開閒談,無外乎相互刺探口風:南方客人說人民期盼袁大總統早日赴南京就職,以安民心;北方人士則大多是為袁世凱做說客,說什麼袁大總統若是南下,北方無所依託,一旦人心不穩,未免生變云云。雖說是閒談,但雙方卻也各持己見,針鋒相對,說了好大一會,彼此都不能相互說服。好在這時夜色已深,來訪的人士見專使團的成員們臉有倦色,便也都一一告別而去。
次日一早,蔡元培、宋教仁、汪精衛等人便前往袁府商議南下一事,袁世凱倒也不曾怠慢,親自出門相迎。待到雙方行過禮,蔡元培便將參議院投票決定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的決議公文和孫中山的書函一併交給袁世凱,並說明來意。
袁世凱將公文書函略看了看,皺眉嘆道:“想我四年前便已退隱山林,不料去歲國事鉅變,無奈之下方才重出江湖,以解黎民之困。如今共和已定,我只想做一太平百姓,為何南方諸君非得選中老朽,催促南下?難道這泱泱中華,竟沒有比老朽更適合的人才嗎?”
聽了袁世凱自負無人卻又故作謙抑的一番言辭,宋教仁心中不免冷笑,正待他想反唇相譏的時候,專使團的負責人蔡元培卻首先應道:“老先生何必自謙,如今清帝已經退位,共和國一掃數千年之專制制度,老先生功莫大焉。南京臨時參議院選舉老先生為臨時大總統,實乃眾望所歸,還望老先生以大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