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留岳飛武穆名。
當然,這首詩是站在被管理者角度來寫的,也當然,我們今天的被管理者已經不再有“走狗烹”、“身首分”之虞了。但是,我們還是能夠從“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樣的歷史事件中提煉出一些有益的思考。比如,我們今天的不少管理者,口口聲聲說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卻大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有的為了在任期間出政績,盲目壓縮工期,以提前多少多少天完工來顯示“政績卓著”;有的為了馬上出效益,大上一些短、平、快的高耗能、高汙染專案,GDP上去了,當地環境卻遭到了嚴重破壞。這樣的幹部,由於其出發點並非由“德”而起,即只是為了給自己升遷撈資本,不是為了真正造福百姓,因而在“施恩”過程中往往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為謀求短期效益犧牲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為謀求自己升遷的既得效益而大量消耗當地的有限資源和大肆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其結果不但不能造福百姓,而且往往給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十分嚴重的惡果。
有本之木保安康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朱熹《觀書有感》一詩中的句子,說的是人的思想因為讀書而不斷充實、更新和充滿活力。在管理活動中,因權宜之計而給予的恩惠不會長久,就像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樣缺乏長遠發展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