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法”。20世紀80年代,蘇聯開始著手改革,調整了經濟結構,實行了開放政策,並且在政治權力的行使中建立了透明化。1991年,正是在這一雙重努力的過程中,蘇聯和平解體,一黨專政的政治秩序變成了民主政治,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20世紀90年代早期,西方專家建議從前的共產主義國家都用大爆炸來進入市場,流露出了“柏林牆倒塌”帶來的一點點必勝信念。這些謀士們透過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表講話,建議立即解除所有對價格的束縛,並且把國有資產折價變賣給私有機構。他們預計,經濟在短暫停滯之後會迅速恢復。真實情況恰恰相反,生產下滑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而且物價上漲演變成了通貨膨脹。
俄羅斯認為所謂的蘇聯權貴階層攫取了一切有價值的東西,他們可以很輕易地把私有化的國有資產歸為己有。犯罪組織形成的速度比政府控制能力發展得要快。俄羅斯的國有資產拋售得太快,新富階層和其餘貧困人群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極端組織支援的民間團體與這個國家性急的專制領導者之間的關係越發緊張,更不用說他們與新貴富豪的對抗。很難分析究竟什麼事沒發生,但是透過與中國和印度的對比可以看出,俄羅斯缺少了解現代經濟學的領導人,也缺少為了消費能逐漸跟上工作節奏的人民。俄羅斯的法律制度也無法控制暴徒和不法分子,這些人可以利用國家過渡政府的軟弱無力。還有另一個問題困擾著俄羅斯。與中國、印度和美國等人口眾多的國家不同,俄羅斯每年都會驚人地損失50萬人口。也就是說,15年後,俄羅斯將從世界的第九大國家跌至第十五或十六位,人口規模向土耳其靠近。
在這一點上,存在一個問題,俄羅斯的發展之箭是否會落入資本主義的箭袋。在舊東歐陣營的國家之中,恢復主權也經歷過人口下降,最終通向了政治秩序民主化以及撤除舊計劃經濟的雙重努力。波蘭、匈牙利和捷克在這兩方面都已獲得了更多的成功經驗,不過,它們的鄰居保加利亞仍被評為2008年世界最腐敗的國家。俄羅斯享受著石油出口國的影響力,事實上,它在某些問題上的強硬態度也控制了歐盟。但是開採自然資源在許多地方仍是令人難堪的發展。這些收入會減少領導人獲得的民眾支援,而且這樣的“快速致富”鼓勵人們延緩了建立強大經濟需要完成的艱鉅任務。
4米4花4書4庫4 ;http://__
第40節
英國留給印度的複雜遺產
印度的發展比中國慢一些,但是比東歐經濟要大有可為得多。印度充滿活力的政治和精神生活可能比中國的威權體制還有更多優點。印度在獨立前的300年,曾是英國佔領的殖民地,是資本主義的拓荒人——而且鑑於其文化、人口、面積、紡織製造和戰略位置,印度不是一般的殖民地,而是獨一無二的重要的殖民地。17世紀末,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從印度帶回印花棉布和條紋棉布。這些色彩斑斕的棉織品在英國人的世界一炮而紅,他們用棉織品裝飾他們的身體、他們的窗戶,或者用色彩明快的布料點綴他們的長沙發。在印花棉布熱潮的鼎盛時期,東印度公司曾把佩斯利渦旋花紋等英國人喜愛的圖案樣式帶給印度織工仿製。很快,英國的布料生產商開始調集他們的政治影響力,透過法律來減少這些進口布料慢慢地滲入國內市場。英國開始限制印度的工業化,而印度的布料自希羅多德時代就聞名於世。東印度公司不再購買成品布,轉而為英國的布料生產進口原材料。印度的布料生產商把自己圈定在就近的、引不起英國人興趣的市場裡。0米0花0書0庫0 ;www。7mihua。com
這個故事在某種意義上沉重地承載著印度的殖民歷史。印度曾依附於英國這個經濟大國,在公共工程上接受過英國數百萬英鎊的支援,但是這些工程指向的是帝國的利益,而不是印度本身。1830年後,英國官員開始推動貿易領域的生產。19世紀中期,他們開始為許多英國官員修建辦公樓和住所,並且修築了運河、公路、燈塔、郵政、電報線路和灌溉專案。在印度鋪設鐵路成為英國鞏固政治和軍事統治的關鍵。1860~1920年的60年間,英國工程師年復一年地修建了近600英里鐵路。到1900年,印度擁有世界第四大鐵路系統。
英國把這項投資看作是一次偉大的文明成就,印度人為此應心存感激。維多利亞女王宣佈她的王國希望刺激印度和平的產業時,曾明確說過,“他們的滿足感(是)我們的安全感,他們的感激之情是我們最好的回報”。但是印度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