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1米1花1書1庫1 ;www。7mihua。com
英特爾的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宣佈——相當精確地——一個積體電路板上的電晶體數量每兩年就會翻一番,這極大地擴充套件了電腦和電話的功能。手機變身成了智慧手機,掌上電腦和iPod加入了個人電腦的功能。儘管沒人預測,但是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電腦價格每年下降20%。不過,沒什麼能比得過手機價格的變化。1987年,摩托羅拉手機還是售價3996美元的奢侈品;現在,只要與電信公司簽訂為期兩年的使用合同,就可以免費獲得手機。
由於在電晶體方面的傑出貢獻,威廉肖克利獲得了諾貝爾獎,他決定開辦自己的公司肖克利半導體,於是回到了家鄉帕洛阿爾託。很多人追隨肖克利而至,集結在帕洛阿爾託的周邊,後來這裡就成了廣為人知的矽谷。從馬薩諸塞州遷到加利福尼亞州對創業公司非常有利,因為馬薩諸塞州的法律中強大的“無競爭”條款更偏向於既有公司。這些法律限制了前僱員利用在公司學到的經驗開創自己的事業。這些制度安排幾乎是看不見的,但是對於培育創新卻至關重要。
在華爾街這個高度資本主義的時尚圈中,在加州創業的百萬富翁個個都很驚人:他們年輕、不拘禮節、崇尚平等而且絕頂聰明。這些軟體工程師和硬體工程師欣然接受了“奇葩”的稱謂,他們一點也不像下曼哈頓區的居民那樣酷。幾十個男人(還有一些女人)最初的成功讓很多男人(和一些女人)利用巧妙的商業計劃得到了風險資本家的支援。矽谷的網路公司因此蓬勃發展,直到它們受到了應有的懲罰。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交易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新買家。大大小小的投資者一窩蜂似的急著參與到資訊科技的發展中來,在這種情況下,網路公司的IPO總是銷售一空。20世紀90年代後期,炙熱的投機空氣吹爆了網際網路的泡沫,但是矽谷工程師開發新應用程式的熱情卻並沒有消減。經歷了10年輕度的經濟衰退之後,矽谷再次出發,用計算機世界的人的語言來形容,就是它重啟了。2007年,矽谷吸引了價值100億美元的風險投資,相比之下,所有歐洲國家獲得的風險資本加在一起也只有72億美元。同一年,美國發明家申請了8萬項專利,比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申請的專利總和還要多。
資訊科技充分利用了美國人對新事物的開放態度。消費者迅速抓住了擁有個人電腦的機會,為IT業的驚人增長奠定了基礎。IBM不斷追趕市場上的新產品,它帶來的資源、學習基礎以及營銷知識對於支援年輕的行業來說非常必要。IBM的主要供應商英特爾和微軟也成了數十億美元的大公司,它們投入了大部分的利潤繼續推動現代科技不斷進步。不過,個人電腦的熱潮削弱了IBM的優勢地位。因為沒有專利元件,新來者很容易進入這個領域。個人電腦的簡單易操作解放了使用者,他們不用再依賴IBM的傳奇服務。無論是從物質上,還是在心理上,美國的電腦、外圍裝置、網際網路、全球資訊網和電子郵件的成功都提振了美國的資本主義。但是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決不容易。2002年以前,美國一直主導著技術市場,2002年,美國的高科技產品進口開始超過出口。2008年,美國的貿易逆差超過了500億美元。如果意識到蘋果從中國進口iPod,我們對貿易逆差的擔憂可能會減輕一些。因為蘋果會在中國製造的基礎上增加有價值的元件。
第22節
與歐洲的計算機公司不同,日本大型企業——富士通、NEC、東芝、日立——的規模,以及它們在電子裝置和電信領域的經驗,使它們可以經受住美國的成功風暴的洗禮。在政府的支援下,富士通、NEC、日立公司成了世界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網路引起歐洲大型計算機系統市場的復甦,於是日本與IBM在這個市場上展開了競爭。20世紀80年代後期,IBM對外放開了非專有元件的克隆技術,日本企業大舉進入了個人電腦市場。1996年,在全世界個人電腦的銷量排名中,只有IBM、戴爾和康柏電腦能超過富士通、東芝和NEC。個人電腦的廣泛用途產生了連鎖效應。新的應用程式、外圍裝置和增值改進層出不窮。索尼利用光碟只讀儲存器(CD…ROM)打進了電腦市場,把電腦從資料處理裝置變成了多媒體裝置。因為日本的大型公司雲集在東京和大阪,為創意的自由交流創造了機會,所以才有了現在消費電子產品和電腦領域中大部分複雜優雅的日本技術。∞米∞花∞書∞庫∞ ;__
不過,往日的競爭者似乎也沒有投降。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