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看出,如果大陸體系
大功告成,這種地位必然難保;因此,貴族把拿破崙的失敗當作自己的勝利
來歡慶。貴族把神聖同盟變為反對資產階級和農民的一種保險公司;從今以
後,奧地利顯然要成為領導這個公司的國家。
二、盎格魯撒克遜人與自由主義
面對著屈服於專制主義的大陸歐洲,盎格魯撒克遜人保持了他們的傳
統。在英國,托利黨人不再反對議會制度;除了在愛爾蘭以外,他們不再繼
續停止施行“人身保護法”,並很有節制地實施1799 年的各項法案。託利黨
人是皮特的門徒,他們在許多方面已仿效十八世紀的輝格黨人。他們站在英
國國教的立場上,然而他們也慎重對待非國教信徒;他們為暴發富戶和傑出
軍人晉封貴族大開方便之門,濫發勳獎,慎重地把大資產階級納入舊有貴族
之列。他們的社會政策同拿破崙的社會政策如出一轍,其要旨在於既保持等
級制度,而又不樹立法律上的特權地位。但是他們並非不反對拿破崙的統治
制度,因為他們仍然珍視他們的憲政和自由主義的習慣,同時也因為他們固
然容納一些新進的貴族,但他們力求使政權把持在世家大族的手裡。
大陸各國的貴族,無論是封建貴族還是軍功貴族,對自己的特權都是唯
恐或失,在他們看來,英國貴族未免接納過寬,過分地使財富凌駕於出身之
上。象施泰因和斯彼蘭斯基那樣具有卓識遠見,願以英國貴族為模範的大陸
貴族,實屬鳳毛麟角。大陸各國豪門大族對於英國貴族善於牢牢掌握政權,
心羨不已;然而他們卻與專制帝王和拿破崙本人看法並無二致,都認為英國
乃是政黨政府軟弱無力的例證。託利黨深陷於個人爭權奪利之中;這種爭奪
既使卡斯爾雷和坎寧倒臺於先,又使帕西瓦爾和韋爾斯利失和於後。1812 年
2 月,當威爾士親王出任攝政並擁有全部王權時,果然不出所料任命輝格黨
人入閣。威爾士親王雖為攝政,但其本人道德威望不高,他的妻子卡羅琳和
女兒夏洛特則頗得人心。格雷和格倫維爾堅持要組成一黨內閣;韋爾斯利退
出,5 月間帕西瓦爾遇刺身亡,政局混亂達於極點。那時拿破崙正向涅曼河
進軍;英國舉國上下深感國難當頭,大敵當前內爭暫息。卡斯爾雷出掌外交
部,範西塔特隨同出任財政大臣,還有巴瑟斯特,他們在利物浦勳爵領導之
下組成一個行將摧毀大陸體系的政府。9 月間議會解散,新選出的眾議院堅
決支援他們;但是他們仍須努力才能樹立威望。
另一方面,大陸上有人懷疑,議會制政府是否能有效地維持舊制度。某
些徵兆表明,託利黨的優勢地位遲早難保。因為當托利黨人繼續加強“穀物
法”時,工業資產階級和商業資產階級正明顯地轉向自由貿易;在這一點上,
年青的皮爾已經表現出令人不安的獨立立場。在議會內,堅決反對“穀物法”
的惠特佈雷德或是伯德特尚不足為患,因為輝格黨的領導上層中如羅素、霍
蘭、格雷等家族和派系都不支援他們。在議會外,由於團結在布魯厄姆和西
德尼·史密斯周圍的、在蘇格蘭的一個不斷擴大的小組的活動,輝格黨的實
力有所恢復。1802 年由傑弗裡創辦的《愛丁堡評論》和1807 年西德尼·史
密斯出版的《彼得·普利姆萊信札》風靡一時,以致在1809 年坎寧和索賽決
定創辦《季度評論》與之抗衡。此時託利黨改變政策而主張戰爭,輝格黨則
反其道而行之支援和平倡議,而這是一個深得民心的政綱。這些輝格黨人至
少是還沒有以民主派自居。但是政治的激進主義正在開始形成為一個政黨。
改變了政治信仰的科貝特發動了一場很激烈的筆戰反對政府;卡特賴特少校
大聲疾呼要求普選權;普萊斯恢復了他的宣傳運動;詹姆斯·穆勒爭取到邊
沁從而對他們幫助極大。邊沁此時已決心投身政治運動,在1812 年寫成了他
的《議會改革原理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