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但是在歐洲那些意圖保持或指望恢復其特權的人,
總的說來,仍然認為最可靠的保證還是絕對專制主義。
由此可見,英國的影響主要是對資產階級,以及一些存留下來的自由主
義派貴族起作用。託利主義本身對他們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吸引力。託利黨的
主要代表人物,有如以前的輝格黨人一樣,不過是一個腐朽的寡頭,並且因
醜聞迭出而聲名狼藉。他們誠然也稍微修改了刑法,實行了某些行政改革,
並在1807 年取締了奴隸販賣,其動機不過是為了提高糖價,並敷衍虔敬派①
教徒和人道主義者,但是他們越來越奉行沃波爾②的信條:quieta non movere
(“一動不如一靜”)。天主教徒的解放問題仍然懸而未決;1810 年,已就
任愛爾蘭委員會主席的奧康納有力地推動了宣傳工作。由於格拉頓也投入改
革運動,1812 年眾議院決定透過實行改革;但是改革未能實現,因為奧康納
和天主教僧侶拒絕關於遴選主教所規定的必要的保證條件。然而輝格黨人比
較合乎現代潮流的看法只起了彌補的作用,其實這一點也是無關輕重的:因
為在拿破崙鐵腕專制統治下的魯瓦耶…科拉爾、邦雅曼·貢斯當,甚至在夏託
勃里昂的心目中,英國是立憲政府和自由的國家,這個國家既能杜絕民主政
治又能保持對合法君主的尊敬,因此對他們格外具有吸引力。正如一個世紀
以前一樣①,英國又時興了。在帝國的末期,法國人熱中於議會制政府,其實
並不確切理解它究竟具有什麼內容,有如後來在1815 年以後所展示的。但是
他們遠遠沒有停留於此,親英情緒此時對拿破崙的統治已經起了干擾作用,
到復辟時期更是狂熱。
托利黨人絲毫無意於鼓勵其他國家採用他們本國的政治制度。也許象卡
斯爾雷這樣的人在內心深處並不十分樂意向一個議會說明自己的行動,但是
無論如何,托利黨人一致同意認為,其他各國人民都沒有能力自己治理自己。
在輝格黨人之中,至少還有幾個人反對伯克的見解,認為英國政治習俗具有
普遍的意義。這些人在輸出英國政制時,甚至相信必須按照他們的意願先加
以改革,使英國政制也具有條理性和一致性,而這是舊制度下英國所完全忽
視的,看來他們是受到法國曆次憲法的啟發。本廷克勳爵在實際控制西西里
時就是這樣乾的:1812 年7 月,他引為自豪地提出一個邏輯結構謹嚴的憲法,
並且規定根據財產資格選舉一個議院,這一規定適用於全國。這個西西里議
會廢除了封建制度。但是當本廷克被調到西班牙去時,一個反對黨在西西里
公開表示要求更為激進的改革,而在饑饉引起一些騷動時,國王費迪南四世
乘機恢復他的權力。本廷克從西班牙回到西西里時,便要求王后離去,宣佈
解散議會而舉行新的選舉,並且不顧選舉結果而自居於獨裁者的地位。在
1814 年本廷克被召回國後,他的後任阿考特便藉口此次實驗效果不佳而放棄
了本廷克的嘗試,從而使費迪南四世得以反攻倒算。
就美國的民主政治而論,它的政治生活風平浪靜,原可提供成為一個範
例。黨派之爭似已結束。在傑佛遜第一任總統期間,聯邦黨已銷聲匿跡;而
共和黨也已逐漸採納其對手的主張。傑佛遜誠然裁減了陸海軍,並償清了半
數的國債;然而他也為美國取得了路易斯安那,並且為實施1807 年的禁運法
案而加強了中央政府的權力。1809 年繼傑佛遜擔任總統的麥迪遜終於向英國
宣戰,這場戰爭迫使他更進一步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但是在當時的情勢下,
對於歐洲而言美國不是一個切實可行的範例;美國的影響,在與英國的和法
國革命的影響匯合在一起時,彰明較著地表現在拉丁美洲。
如果說在大陸上,尤其是在法國,自由主義大有前途的話,其原因是在
① 虔敬派(piétistes)是路德教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