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的第三人。只要你這個佈告人家看不懂,就等於沒有貼,你們看得懂是你們家的事情,對別人不具法律效力,你一樣要賠償。
如果證券公司跟你說這個股票可以買,最近正好除權,沒有幾個人能聽懂除權股是什麼意思。其實,除權股的意思就是說,股息已經分過了,這樣的股票通常比較便宜,逢低把它買進將來有漲價的空間。可是對這種除權股的概念,只有金融界的人士明白。
在溝通的個人障礙裡面,這一點特別值得注意,即一個人在賣弄他的專業術語的時候肯定會影響溝通的正常效果,因為這會令人產生隔閡感,人家聽不懂你在說什麼,又不好意思問,你最初的目的無法達到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建議在溝通時,遇到專有名詞,儘量地將它直白化,採用讓人家聽得懂的方式進行溝通。
◇資訊的可信度
作為一個領導者,如果講話沒有公信力,就很難想像這個話要相信呢還是不相信。所以,總經理要記住,你的話一講出去就要有很高的可信度,如果常常講一些很虛的東西,久而久之底下的人就沒有興趣了。總經理在講話和傳遞資訊的時候,至少要有80%的可信度。那種沒有可信度的東西講多了沒有人相信,最後不但浪費時間,還會影響到溝通的效果。
◇認知的偏誤
很多人都帶有偏見,這些偏見有時都不知道是誰先弄出來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偏見。人家說同樣一個職位,用男職員比用女職員好,這句話是一個偏見。因為社會學家證明的結果,女人和男人的智慧是差不多的,工作的耐力及對公司的向心力也是差不多的,只有對那種危險的事情,女人的體力差一點,持重的事情女人的精神負擔不了,但是並不能因為這樣就否定女人的工作能力。
用結過婚的還是用沒有結過婚的女人?有人說,我們最好用那個沒有結過婚的。這其實也是一個偏見,說結過婚的就會常常關注她的家庭,關注她的孩子,關注她的愛人,其實沒有結過婚的女孩子,搞不好更心猿意馬,因為還沒有出嫁,所以每天口袋裡都有四個名單——甲乙丙丁,也不知道嫁給誰好,沒事就在那裡排隊組合:
溝通的個人障礙(2)
甲乙丙丁
不
乙丁丙甲
不
乙甲丙丁
……
◇過去的經驗
做主管不要常常說這是我的經驗,你應該跟他這樣講,我過去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我有這種想法,現在說出來給你作個參考。因為經驗不見得是正確的,也有錯誤的經驗。
有句話叫做成功不可以COPY,如果打折就可以解決問題,百貨公司只要打折就可以了,你看看各大城市的百貨公司,每年到了年底即快要過聖誕節的時候,哪一家不打折?如果打折真能解決問題,一些百貨公司還會倒閉嗎?其實那是一個過去的經驗。作為一名主管,千萬要記住,以前成功的方法不能再用,再用就不見得能成功了。
◇情緒的影響
情緒所涵蓋的不只是精神層面,其所影響的也不只是個人感受的問題而已,還影響認知思考、行為表現。有人將情緒、行為、認知比作等邊三角形的三個角,三者必須配合而非抗衡,才能使個人身心狀態處於平衡狀態。
你與別人溝通的時候,最容易受到情緒上的干擾,因為人都有脾氣,尤其是做到總經理時,壓力太大,心情常常不好,如此,就迫使穩定狀態的情緒等邊三角形變成了不等邊三角形。如下圖所示。
魏徵每次講完話的時候,唐太宗都出去散步。為什麼?有人問他:“皇上,魏大臣為什麼每次講完話,你都出去散步?”唐太宗說得很簡單:“我怕我殺了他。”其實魏徵是諫議大夫,你知道魏徵以前是誰的人嗎?魏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哥哥的人。唐太宗把自己的哥哥殺死以後,能夠繼續用魏徵,這一點就證明他很包容。但是魏徵更了不起,他不因為他以前的主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哥哥,他就對李世民非常巴結,他照樣批評李世民,但是李世民知道他講的是對的,只好出去散步,進行深呼吸。
古代先哲亞里士多德曾說過:“問題不在情緒本身,而是情緒本身及其表現方法是否適當。”各式各樣的困擾之源並不在情緒,關鍵在於你能明白妥善處理情緒的重要性。李世民之所以成為大唐盛世的君主,就是因為他很少受情緒的影響。
作為領導者,明知自己脾氣不是很好時,可作一個這樣的簡單約束:下一個重要的決策,而且這個決策會讓人痛苦,儘量在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