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1 / 4)

小說:文學概論講義 作者:中國必勝

,他看到:創造機能的本源是表現的最初動力,他也指明:這樣解釋藝術所得的結果,一定與任何專憑理智的努力所得到的結果不同。”(Worsfold,ThePrinciplesofCriticism①)

於此,我們看明這兩位大聖人的批評的不同源於他們的主旨不同。後世有許多這樣的批評理論,有的用心理去說明想象,而以想象說明文學,象英國的愛迪森(Addison)②。有的以表現所用的工具不同,由美學說到文學,象德國的萊辛(Lessing)③與法國的果桑(ViotorCousin)。他們所要說明的,都是文學上的問題,如詩與別種藝術是用不同的工具表現真實,如詩與藝術是自然的經過選擇、洗煉,而後成為藝術等等學說。這些學說自然未必盡善,而且有時候離開了文學,但是它們對於文學的瞭解極有幫助。中國所以缺乏文學批評的文藝當然不止一個原因,但是因為缺乏美學的討論,與用心理作用說明文學的功能與構成,至少可以算一個重大的原因。

這理論的批評往往是文學革命的宣傳者。這種宣傳足以打倒固定的愛好,而喚起新的欣賞。文學批評自然是要先有文藝作品,而後才有寄託的;但是,只有新的文藝作品而沒有理論來輔佐,革命的進展與成功是很慢的,而且有時候完全被舊的標準給壓服下去。中國的詞,小說,與戲曲的發展,都是文藝革命的產品,但是沒有理論來輔助,終不能使革命完全成功。文學理論陳舊了便成了一種鎖鐐,限制住文藝自由的發展。但是,當它是嶄新的時候,它實足以指導人們,使人們用新眼光看新作品。英國的浪漫主義運動便是很得力於華茲華斯的理論,他是主張“天才是把新分子介紹理智的宇宙”的;他的作品是新創造的,他便需要新的欣賞;新的作品與新的欣賞全要創造出來的。

二、歸納的批評:這個是從很多的材料歸納成一個批評的標準,它是要分析文學,看文學到底是什麼,因觀察而到解釋上去。它是用科學方法來觀察文學的。有的批評家這樣作,只是仔細研究分析作品的內容,而不去判定價值;有的是研究作品與其環境,好與其他的作品比較,而斷定它的位置。這二者都極有趣,但都容易發生錯誤。那細細分析內容的便是要替作品作個解釋,這樣很容易把作品中原來沒有的東西作為解釋的線索,象中古的猜測《聖經》,和中國的《西遊記》的評註等都是如此。還有呢,這種分析法本來是要科學的,但是批評家的思想設若比作者的聰明,他便以他自己的思想來解釋作品,象中國學者的解釋《詩經》——本來是男女相悅之歌,倒成了規諷的文章了。那以環境時代來解釋文學的,往往太注重作者,而忽略了文學的本身。總之,這樣細細分析文學總免不了太機械的毛病,因為創造機能是帶些神秘性的,是整個的;除了作者自己是不容易說得周到的;這種批評往往是很聰明的,而很少是完全的;它能增高欣賞,但有時是錯誤的;它的目的是公道的指出文藝是什麼,但是,它有時候便失了這公平的態度。

對於歸納批評的好處,我們引莫爾頓——他以歸納批評為解釋的批評——幾句話:“解釋的批評是極清楚的去規定,它是與判斷批評相反的。心智在檢討與解釋有結果之前,不能開首就去評判;‘應當怎樣’的意見是檢驗東西的真象的一大障礙;心中有固定的愛好對於擴大的愛好是不利的;我們不能同時維持標準以反抗革新,又能留心於新文學的進行;我們不能同時使文學趨就我們的思想,又能使我們的思想趨就文學:總之,我們不能同時是判斷的,又是歸納的。好象油與水,這兩種批評各有價值;象油與水,這兩樣不能攙合……如批評,依著遺傳下來的看法,是與判斷相同,則文學史當是文藝勝過批評的。現代對文學的態度並不把估量與判斷除外。但是它承認判斷的批評必須有極自由的歸納的檢查為先驅;若是,歸納的批評實為批評的基本要件。”(Moulton,TheModernStudyofLiterature①)

這一段話裡指明:歸納批評,假如能作得好,是極公正的,沒有阻止文學發展的毛玻同時也暗示出(在末一句裡):理論的批評也是由歸納的手續提出原理;那就是說,批評必基於分析觀察以便解釋,而後才能有文學理論的形成。三、判斷的批評:判斷的批評便是批評者自居於審官的地位而給作品下的評判。要這樣作,批評者必須有一個估量價值的標準。因此,在歷史上,理論批評便往往變成文學的法典,批評者用這個法典去裁判一切。理論的批評原是由觀察文學而提出原理,這種原理是為解釋文學的,不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