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3 / 4)

就行。 客觀地講,申時行之所以說這句話,倒不一定是耍兩面派,因為他很清楚皇帝的性格: 像萬曆這號人,屬於死要面子活受罪,打死也不認錯的。看上去非常隨和,實際上極其固執,和他硬幹,是沒有什麼好處的。 '1316' 所以申時行的打算,是先穩住皇帝,再慢慢來 事實確如所料,萬曆收到奏疏後,十分高興,當即回覆: “你的心意我已知道,冊立的事情我已有旨意,你安心在家調養就是了。 ” 申時行總算鬆了口氣,事情終於糊弄過去了。 但他做夢也想不到,他長達十年的和稀泥生涯,將就此結束——因為那封密信。 申時行的這封密信,屬於機密公文,按常理,除了皇帝,別人是看不見的。 可是在幾天後的一次例行公文處理中,萬曆將批好的檔案轉交內閣,結果不留神,把這封密信也放了進去。 這就好比拍好了照片存電腦,又把電腦拿出去給人修,是個要命的事。 檔案轉到內閣,這裡是申時行的地盤,按說事情還能挽回。可問題在於申大人為避風頭,當時還在請病假,負責工作的許國也沒留意,順手就轉給了禮部。 昀後,它落在了禮部給事中羅大紘的手裡。 羅大紘,江西吉水人。關於這個人,只用一句就能概括:一個稱職的言官。 看到申時行的密信後,羅大紘非常憤怒,因為除了耍兩面派外,申時行在文中還寫了這樣一句話:惟親斷親裁,勿因小臣妨大典。 這句話說白了,就是你自己說了算,不要理會那些小臣。

我們是小臣,你是大臣?! 此時申時行已經發現了密信外洩,他十分緊張,立刻找到了羅大紘的領導,禮部科給事

中胡汝寧,讓他去找羅大紘談判。 可惜羅大紘先生不吃這一套,寫了封奏疏,把這事給捅了出去,痛罵申時行兩面派。 好戲就此開場,言官們義憤填膺。吏部給事中鍾羽正、候先春隨即上書,痛斥申時行,

中書黃正賓等人也跟著湊熱鬧,罵申時行老滑頭。 眼看申首輔吃虧,萬曆當即出手,把羅大紘趕回家當了老百姓,還罰了上書言官的工資。 但事情鬧到這個份上,已經無法收拾了。 經歷過無數大風大浪的申時行,終究在陰溝裡翻了船。自萬曆十年以來,他忍辱負重,

上下協調,獨撐大局,打落門牙往肚裡吞,至今已整整十年。 現在,他再也支撐不下去了。 萬曆十九年(1591)九月,申時行正式提出辭職,昀終得到批准,回鄉隱退。 大亂就此開始。 '1317' 申時行在的時候,大家都說朝廷很亂,等申時行走了,大家才知道,什麼叫亂。 首輔走了,王錫爵不在,按順序,應該是許國當首輔。可這位兄弟相當機靈,一看形勢

不對,寫了封辭職信就跑了。 只剩王家屏了。 萬曆不喜歡王家屏,王家屏也知道皇帝不喜歡他,所以幾乎在申時行走人的同時,他就

提出辭職。 然而萬曆沒有批,還把王家屏提為首輔。原因很簡單,這麼個爛攤子,現在內閣就這麼個人,好歹就是他了。 內閣總算有個人了,但一個還不夠,得再找幾個。搭個班子,才好唱戲。說起來還是申時行夠意思,早就料到有這一天,所以在臨走時,他向萬曆推薦了兩個人:一個是時任吏部左侍郎趙志皋,另一個是原任禮部右侍郎張位。 這個人事安排十分有趣,因為這兩個人興趣不同,性格不同,出身不同,總而言之,就沒一點共同語言,但事後證明,就是這麼個安排,居然撐了七八年,申先生的領導水平可見

一斑。 班子定下來了,萬曆的安寧日子也到了頭。因為歸根結底,大臣們鬧騰,還是因為冊立

太子的事情,申先生不過是幫皇帝擋了子彈,現在申先生走了,皇帝陛下只能赤膊上陣。 萬曆二十年(1592)正月,真正的總攻開始了。 禮部給事中李獻可首先發難,上書要求皇帝早日批准長子出閣讀書,而且這位兄臺十分

機靈,半字不提冊立的事,全篇卻都在催這事,半點把柄都不留,搞得皇帝陛下十分狼狽,一氣之下,藉口都不找了: “冊立已有旨意,這廝偏又來煩擾……好生可惡,降級調外任用! ” 其實說起來,李獻可不是什麼大人物,這個處罰也不算太重。可萬曆萬沒想到,就這麼個小人物,這麼點小事兒,他竟然沒能辦得了。 因為他的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