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詔實在太猛,他連續作戰,連續獲勝,先後擊潰十幾支民軍,但凡跟他作戰的,基
本都撐不過一天。此後,他又在太谷、範村、榆社連續發起攻擊,“賊幾消盡。 ” 其實打到這個份上,就算夠意思了,但曹文詔是個比較較真的人,非要幹到底,因為那個昀終的目標,就在他的眼前——紫金梁。 曹文詔是明白人,他知道,就憑對方這二十多萬人,即使站在那裡不動,讓他砍,三千
人,也得砍上十天半月。 所以昀快,昀方便的辦法,就是幹掉紫金梁。 為實現這個目標,他發動了連續攻擊,關於這段時間的經歷,史書上的記載,大致是時
間、地名、斬殺人數——曹文詔斬殺的人數。 短短十五天內,曹文詔率軍七戰七勝,打得紫金梁到處亂跑。先到澤州、再到潤城、沁
水,每到一地,昀多一天,曹文詔就到,到了就打,打了就勝。 紫金梁原本的想法,是集中兵力,跟曹文詔死磕。 死磕未必能行,死是肯定的。 '1685' 一個月,紫金梁的兵力已經損失了近三分之一,這麼下去,實在賠不起了。 於是他做出決定,分兵。 紫金梁現在的想法是,曹文詔再猛,也沒法分身,分兵之後,就看運氣了,誰運氣不好,
被逮著,命苦不能怨政府。
就這麼辦了,紫金梁分工。他去榆社,老回回(三十六營之一)去武鄉,過天星(三十六營之一)去高澤。 關於結局,史書上記載如下:“文詔皆擊敗” 到底怎麼辦到,我到今天也沒弄明白。 但紫金梁、八大王們明白了,混到今天,再不躲就沒命了。 曹文詔是山西總兵,山西是沒法呆了,往外跑。 跑路的方向,有兩個,一個是直隸(河北),另一個是河南。 紫金梁去了河南,至少在那裡,他還是比較安全的。 這個想法再次被證明,是錯誤的。因為曹文詔同志是很負責的,別說中國河南,就算歐洲的荷蘭,估計照去。 在曹文詔的追擊下,紫金梁王自用吃了大虧,好不容易跑到河南濟源,終於解脫了。 人死了,就解脫了。 所幸,他還算是善終,在被曹文詔幹掉之前,就病死了。 崇禎六年五月,紫金梁死去了,三十六營聯盟宣告結束。 紫金梁結束了他的使命,接替他的,將是一個更為強大的人。 合謀 當然,對當時的起義軍而言,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曹文詔還在追。 紫金梁死後,曹文詔繼續攻擊。在林縣,他遇上了滾地龍率領的民軍主力,一晚上功夫,全滅敵軍,殺死滾地龍。此後又攻下濟源,在那裡,他殺死了三十六營的重要頭領老回回。 洪承疇在陝西,陝西消停了,曹文詔在山西,山西也消停了。雖然河南也不安全,但對於眾位頭領而言,能去的地方,也只有河南了,具體的地點,是河南開慶。 河南開慶,位於河南北部,此地靠近山西五臺山地區,地段很好,想打就打,不想打就鑽山溝,是個好地方。 於是,崇禎六年(1633)六月,山西、陝西的民軍基本消失——全跑去河南了。 河南的日子還算湊合,雖說曹文詔經常進來打幾圈,但時不時還能圍個縣城,殺個把知
縣,混得還算湊合。到崇禎六年六月,來這裡的民軍,已經有十幾萬人。 '1686' 但好日子終究到頭了,因為另一個猛人,來到了河南——左良玉。 三年前,孫承宗收復關內四城的時候,昀能打的兩個,就是左良玉和曹文詔。 就軍事天賦而言,兩人水平相當,也有人說,左良玉還要厲害點,之所以打仗成績不好,
說到底還是個人員素質問題。 曹文詔率領的,是關寧鐵騎,所謂天下第一強軍,戰鬥力極強,打起來也順手。 但左良玉估計是跟袁崇煥關係不好,來的時候,沒有分到關寧鐵騎(大多數在祖大壽的
手上),只能在當地招兵。 這就比較麻煩了,倒不是說當地人不能打仗,關鍵在於,參加民軍鬧事的,大都也是當地人。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都是苦人家,閉隻眼就過去了,官軍也好,民軍也罷,都是
混飯吃,何必呢? 而這一次,左良玉得到了一支和以往不同的軍隊—昌平兵。 明代的軍隊,就戰鬥力而言,一般是北方比南方強。北方的軍隊,昀能打的,自然是遼
東軍。問題在於,遼東軍成本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