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截住了張獻忠。 '1760' 戰鬥結果說明,如果面對面死打,張獻忠是打不過的,短短一天之內,張獻忠就慘敗,
敗得一塌糊塗,死傷近萬人,老婆孩子,連帶那位叫做潘獨鰲的軍師,都給抓了,由於敗得太慘,跑得太快,張獻忠連隨身武器都丟了(大儀),這些東西被左良玉全部打包帶走,送給了楊嗣昌。
訊息傳來,萬眾歡騰,楊嗣昌極為高興,當即命令左良玉,立即跟蹤追擊,徹底消滅張獻忠。
左良玉依然積極,馬上率軍,尾隨攻擊張獻忠。 局勢大好。 士為知己者死 十幾天後,左大人報告,沒能追上,張獻忠跑了。 楊嗣昌大怒,都打到這份上了,竟然還讓人跑了,幹什麼吃的,怎麼回事? 左良玉回覆:有病。 按左大人的說法,是因為他進入四川后,水土不服,結果染了病,無力追趕,導致張獻
忠跑掉。 但按某些小道訊息的說法,事情是這樣的,在追擊過程中,張獻忠派人找到左良玉,說你別追我了,讓我跑,結果左良玉被說服了,就讓他跑了。 這種說法的可能性,在楊嗣昌看來,基本是零,畢竟左良玉跟張獻忠是老對頭,而且左
大人剛封了將軍,正在興頭上,殘兵敗將,拿啥收買左良玉?無論如何,不會幹這種事。 然而事實就是這樣。 左良玉很得意,張獻忠很落魄,左良玉很有錢,張獻忠很窮,然而張獻忠確實收買了左
良玉,沒花一分錢。 他只是託人,對左良玉說了一句話。 這句話的大意是,你之所以受重用,是因為有我,如果沒有我,你還能如此得意嗎? 所謂養寇自保,自古以來都是至理名言,一旦把敵人打光了,就要收拾自己人,左良玉
雖說是文盲,但這個道理也還懂。 然而就憑這句話,要說服左良玉,是絕無可能的,畢竟在社會上混了這麼多年,一句話
就想矇混過關,純胡扯。 左良玉放過張獻忠,是因為他自己有事。 因為一直以來,左良玉都有個問題——廉政問題。文官的廉政問題,一般都是貪汙受賄,
而他的廉政問題,是搶劫。 按史料的說法,左良玉的軍隊紀律比較差,據說比某些頭領還要差,每到一地都放開搶,當兵的撈夠了,他自己也沒少撈,跟強盜頭子沒啥區別。
對他的上述舉動,言官多次彈劾,朝廷心裡有數,楊嗣昌有數,包括他自己也有數,現在是亂,如果要和平了,追究法律責任,他第一個就得蹲號子。 所以,他放跑了張獻忠。 這下楊嗣昌慘了,好不容易找到個機會,又沒了,無奈之下,他只能自己帶兵,進入四川,圍剿張獻忠。 '1761' 自打追繳張獻忠開始,楊嗣昌就沒舒坦過。
要知道,張獻忠他老人家,原本就是打游擊的,而且在四川一帶混過,地頭很熟,四川本來地形又複雜,這裡有個山,那裡有個洞,經常追到半路,人就沒了,楊大人只能滿頭大汗,坐下來看地圖。
就這麼追了大半年,毫無結果,據張獻忠自己講,楊嗣昌跟著他跑,離他昀近的時候,也有三天的路,得意之餘,有一天,他隨口印出一首詩。 這是一首詩,一首打油詩,一首至今尚在的打油詩(估計很多人都聽過),打油詩都能流傳千古,可見其不凡功力,其文如下: 前有邵巡撫,常來團轉舞。 後有廖參軍,不戰隨我行。 好個楊閣部,離我三尺路。
文采是說不上了,意義比較深刻,所謂邵巡撫,是指四川巡撫邵捷春,廖參軍,是指監軍廖大亨。據張獻忠同志觀察,這二位一個是經常來轉轉,一個是經常跟著他走,只有楊嗣昌死追,可是沒追上。
這首詩告訴我們,楊嗣昌很孤獨。 所有的人,都在應付差事,出工不出力,在黑暗中堅持前行的人,只有他而已。 在史書上,楊嗣昌是很囂張的,鬧騰這麼多年,罵他的口水,如滔滔江水,延綿不絕,
然而無論怎麼彈劾,就是不倒。就算他明明幹錯了事,卻依然支援他,哪怕打了敗仗,別人都受處分,他還能升官。 當年我曾很不理解,現在我很理解。 他只是信任這個人,徹底地相信他,相信他能力挽狂瀾,即使事實告訴他,這或許只能
是個夢想。 畢竟在這個冷酷的世界上,能夠徹底地相信一個人,是幸運的。 崇禎並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