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1 / 4)

夠了解一些資訊,更可以彌補自己思維的侷限性。這個過程可以不斷完善自己,也能夠讓對方產生被尊重的感覺,促進人與人的互敬互愛。

如果說想知道怎樣談話,先學習怎樣聽話,聽什麼?聽說話的內容還是聽語氣?都不是,主要還是聽說話人的動機。只有瞭解了動機,才會進行有價值的交談。

『身體力行』

每個人在聽別人說話時,往往還沒有聽到動機的時候,就開始做結論或者起情緒了,這樣都不利於雙方的互動,所以請試著這樣做:

1.關鍵是要做到耐心、專注

如果身邊的人想找我們傾訴,說明我們是值得信賴的人,或是可以幫他們排憂解難的人。所以,不要無緣無故拒絕他人的傾訴。在聽的過程中請安靜聽別人把話講完,不要隨意插嘴,因為每個人的說話方式不同,有的人習慣直接說主題,有的人習慣先說一些題外話,但這些題外話並非和主題無關,如果我們過早下結論,很容易誤解對方說話的動機。所以,儘量放下手邊的事情,眼睛看著對方,耐心並專注地聽完,這樣才有可能獲得最有價值的資訊,或給對方提供最有價值的啟發。

2.在傾聽中注意互動

每個人在對別人說話時,都希望有良好的互動。所以,傾聽他人談話,請作出適當的反應。在此過程中,如果您同意對方的觀點,請透過“嗯”、“對”等語言回應或點頭、微笑等肢體或表情來表示贊同;即使您不太贊同對方的觀點,也不要隨意打斷或直接說:“我不同意。”這樣,會打擊說話人的積極性,也容易讓對方產生不滿情緒。

3.把握耐心聆聽的實質

如果對方的傾訴只是為了發洩心中的不滿,並且這種傾訴已成為家常便飯的時候,我們要不要耐心聆聽?如果我們可以引導對方自我反省,那這種聆聽是有價值的。如果僅僅是閒來無事談論是非,要不要傾聽?這時的傾聽是在助長對方的不良習氣,而回避應該是最好的方式。如果大家都回避了,世界上就不會有是非之地和是非之人了。

『教子參考』

作為父母,請引導孩子成為一個懂得耐心聆聽的智者。

1.重視孩子的語言,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很多父母往往不把孩子的話當回事,當孩子興高采烈地要告訴父母一件事的時候,父母會不會說:“你作業寫完了嗎?快去寫作業。”要麼就是在孩子還沒有說完,父母就開始講上大道理了。這樣久而久之,會打消孩子和父母溝通的積極性,即使有一天父母想聽了,孩子也不想說了。這不但會影響親子關係,更成為孩子日後與人相處的隱患,因為父母沒有傾聽的習慣,孩子又怎麼會傾聽別人?所以,要想培養孩子傾聽的能力,父母首先要懂得傾聽孩子。

2.透過複述,培養孩子傾聽的能力

生活中,我們可以透過簡單的問答來培養孩子專注傾聽的能力。比如,我們給孩子講一個故事,講完之後可以問孩子:“主人公叫什麼名字啊?為什麼要他要這樣做啊?結果是什麼啊?”等問題,父母甚至可以讓孩子複述故事的主要內容,並講給同伴聽。這樣的訓練會提升孩子傾聽的專注度。

3.幫助孩子提升傾聽的心境

最受益的傾聽是用學習的態度去傾聽。生活中所有的傾聽都是有價值的,傾聽別人舒暢的表達,可以讓我們從中學習到何種表達可以讓人賞心悅耳;傾聽他人難受的表達,可以提醒我們這樣表達會讓人尷尬不悅的。所以,父母要引導孩子用學習的心去傾聽,比如,父母在給孩子講完故事後,可以問孩子從中有何受益和啟發。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在這種理智的傾聽中收益無窮。

『教育名言』

如果你希望成為一個善於談話的人,就要做一個注意傾聽的人。

……(美國)戴爾·卡耐基

要想和孩子溝通,就必須學會傾聽。傾聽是和孩子有效溝通的前提。不會或者不知道傾聽,也就不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什麼,連孩子想什麼都不知道,何談溝通?

……(中國)周弘

電子書 分享網站

6.重視語言的表達

言語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是人與人溝通最直接的橋樑。好的語言就像紅茶一樣溫暖,而不好的言語就像利劍一樣刺痛人心。善於語言表達的人,不是要有很好的辯才、辭藻華麗、口若懸河,而是所說的話可以幫人走出困境、使人得到安慰、激勵人奮發向上、使人增加信心……所以,請父母和孩子一起,讓語言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