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3 / 4)

和語言征服的人,用嚴肅的語言更不能征服。

——(俄國)契訶夫

一言而興邦,一言而喪邦。

——(中國)《論語》

電子書 分享網站

7.禮貌禮儀不可小視

禮貌不是圓滑和虛偽,而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是一個人“誠於中,形於外”的體現,是內心的真誠、禮讓和謙卑的外在表露。如果沒有內心的恭敬,表達出來的禮貌也只是形式,但只有內心的恭敬,而沒有外在的體現,對方又如何能感覺得到?

實際上,內心真正的禮貌是自然而然地外在流露。而父母培養孩子如何有禮貌的同時,請和孩子一起從內心提升對他人、對自己的尊重。

『經典事例』

豐子愷是我國近代著名的畫家、文學家。他特別注重對孩子禮貌的培養。

有一次,豐子愷在飯館裡請一位朋友吃飯,同時,他把自己幾個十來歲的孩子帶在身邊。剛吃完飯,就有一個孩子提出想先回家,但豐子愷悄悄地制止了那個孩子。

事後回到家裡,他對孩子們說:“我們家請客,你們也是主人。主人要是比客人先離開,就是對客人的不尊敬。”孩子們聽了父親的話都覺得有道理。從此以後,孩子們在自家請客時,都個個爭當好客的小主人。

『教育感悟』

豐子愷先生在教導孩子什麼是禮貌待客的同時,也真正演繹了禮貌的深層含義。當孩子提出要回家時,他沒有大聲制止,也沒有當眾給孩子講道理或指責孩子沒禮貌,而是“悄悄地”阻止了孩子,並在回家後耐心給孩子教導。

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首先,他沒有因為孩子的不懂事而覺得沒面子。而最重要的是:他明白當眾指出孩子的錯誤,不但讓孩子很難堪,朋友也會很尷尬。孩子雖小但同樣有自尊,甚至比成年人的自尊更強烈。豐子愷先生的行為保護了在場每一個人的自尊心,這就是禮貌的真諦。

『身體力行』

要想做孩子眼中有禮貌的父母,從這裡開始:

1.注意儀容儀表

首先,一個人外表的整潔、得體就是禮貌的體現。一位韓國朋友曾說:“我的母親告訴我,如果沒有化妝就出門是對別人的不尊重。”當然,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我們大可不必一定要化妝,但面容、衣裝一定要整潔得體。

有些人為了方便就穿著睡衣散步,這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而男士赤膊上街或女士穿著過於暴露都不是禮貌的表現,這不但會使交談中的對方很不自在,而且也會影響社會風氣。而很多女士以為不出門,就可以蓬頭垢面、衣衫不整,這些都會讓先生和孩子不願接近,會給孩子留下母親邋遢的印象。

2.言行要有禮貌

禮貌的言行代表著一個人的內涵,是時時刻刻都能散發出來的魅力。一個人挺拔的站姿、端莊的坐姿、柔和的表情、適當的言語就像一股無形的力量,形成了人與人之間最美的距離——禮。

所以,生活中,請多使用“您好、謝謝、請、對不起、沒關係”等禮貌用語,避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隨身倚靠、抖動腿等不良行為,當眾不要隨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癢、摳腳等不雅動作。當著孩子的面更要注意,否則我們就是用行動在教孩子:當眾可以這樣做。

除此之外,我們要愛護公共環境、遵守交通規則等,只要給他人帶來不便的行為都要避免,做一個真正有內涵、有禮貌的人。

3.把握禮貌的度

有人說:“禮貌舉止好比人的穿衣,既不可以太寬也不可以太緊。”比如:有禮貌的兩個人同時準備出電梯,因為都懂禮貌就互相禮讓對方先出,讓來讓去,後面的人也出不去。這時的禮貌就是一種障礙了,而禮讓到底讓什麼?是讓方便給別人!所以,生活中一定要把握禮貌的度。

『教子參考』

當父母做出了禮貌的示範,也不要忘記提醒孩子:

1.提醒孩子講禮貌

很多時候,孩子是因為害羞而不知怎樣表達禮節,而父母善意的提醒很重要。正如,有客人來訪,孩子沒有及時出來打招呼,我們可以對孩子說:“孩子快來,看誰來了?快叫叔叔。”這時,孩子自然會稱呼對方。即使孩子沒有稱呼,也千萬不要當眾責備。當眾責備本身就是沒禮貌,就沒有理由要求孩子有禮貌了。父母切記:不要把自己的面子和孩子的禮貌掛鉤。父母耐心和親切的引導,一定會使孩子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

2.正確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