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並且引導孩子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的答案,讓孩子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
建議六:強化孩子的競爭意識
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父母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競爭能力,使其長大後能輕鬆面對社會,在各種競爭中游刃有餘。
【教子現場】
馬玉濤十三歲,喜歡各項活動,也喜歡與大家一起比賽。但馬玉濤有個不好的毛病,就是如果自己比賽輸了,就會心情鬱悶,不愛說話,好多天後心情才能調整過來。而只要心情一轉好,她又會參加下一輪的競爭、比賽。
媽媽很怕馬玉濤參加比賽,但如果不讓她去又怕影響她的身心健康發展。媽媽就耐心地開導馬玉濤說:“比賽有贏就有輸,輸了要能面對和接受,心情不好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應該吸取經驗,發奮努力,爭取下次的勝利。你想想我說的對嗎?”聽了媽媽的話,馬玉濤認真思考了一下,衝著媽媽一樂,說道:“我知道應該怎麼做了,謝謝你,媽媽。”
以後,馬玉濤不再為失敗煩惱了。她一樣喜歡參加競技活動,喜歡比賽。輸了就總結經驗,發現不足,然後改進,爭取下次的勝利。漸漸地,馬玉濤勝出的次數多了起來。
【專家解析】
有競爭的社會,才會有活力,世界才會發展得更快;有競爭意識的人,才會奮發圖強,實現自己的理想。在有競爭的群體裡,會出更多的成績,有更高的水平。競爭是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競爭,使個人完善,使群體上進,使社會發展。。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3章 人生路,自己走(12)
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孩子競爭意識的培養必須透過正面教育實現,督促孩子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堅持訓練,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而使孩子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
父母經常把“孩子是否聽話”作為孩子好壞的評價尺度,但這一觀念已經陳舊。從孩子未來生存、發展的需要來看,從小培養孩子具有競爭意識、堅強的意志和敢想敢幹、勇於創新的精神及敢於迎接挑戰、挫折與艱辛的心理素質才是科學的教育觀念。在教育方式上,父母要轉變原來的“我說你聽”、“我打你從”的教育方式,採取*型的、激勵型的、疏導型的教育方式。要鼓勵孩子勇敢地走出書齋,走出家庭和社群,接觸社會,接觸更廣闊的世界。
在培養孩子競爭意識的過程中,也應讓孩子明白,競爭不應是狹隘的、自私的,競爭者應具有廣闊的胸懷;競爭不應是陰險和狡詐、暗中算計人的,而應是齊頭並進,以實力超越;競爭不排除協作,沒有良好的協作精神和集體信念,單槍匹馬的強者是孤獨的,也不容易取得真正的成功。
孩子只有在父母的鼓勵下,才會充滿信心,敢於去競爭;教孩子一些競爭技巧,在孩子獨立走向社會時,父母才會放心。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有了競爭能力,才會不甘落後,才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國家的棟樑。
【建議父母的妙招】
競爭雖然殘酷,卻無處不在,它能激勵人們堅強,使人積極向上。因此,父母應該培養孩子從小就具有競爭的意識與能力。
支招一:鼓勵孩子勇爭第一
方法示例
20世紀30年代,英國一個不出名的小鎮上,有一個叫瑪格麗特的小姑娘,她自小就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父親經常向她灌輸這樣的觀點:“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力爭一流,永遠走在別人的前面,而不能落後於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車,你也要坐在前排。”父親從來不允許她說“我不能”或“太難了”之類的話。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父親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後的年代裡被證明是非常正確的。正因為從小就受到父親的“殘酷”教育,才培養了瑪格麗特積極向上的決心和信心。在以後的學習、生活或工作中,她時刻牢記父親的教導,總是抱著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念,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件事情,事事必爭一流,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永遠在前排”的教導。
瑪格麗特上大學時,學校要求學五年的拉丁文課程。她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內學會了全部課程。更加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試成績竟然名列前茅。其實,瑪格麗特不僅在學業上出類拔萃,她在體育、音樂以及其他活動方面也都十分優秀,是學生中的佼佼者。
當年她所在學校的校長評價她說:“她無疑是我們建校以來最優秀的學生,她總是顯得雄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