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小說:歷史的空白處 作者:沸點123

信任。不過,當時的輿論,卻不肯罷休,那些奉獻了銀兩物品的人們,自然肉痛,而其他地方的人,在對張之洞失望而且憤憤之餘,倒寧願相信真有其事,是張之洞出賣了光緒,然後找了一個替死鬼結案。

自甲午戰敗,到庚子之亂這段時間,是中國人,尤其是士大夫和官僚階層最為惶惶不安的年月。大家都知道中國必須變,不變,就要亡國,但卻不知道怎麼變,在變革過程中自是怎麼回事,尤其是不知道變了以後自己會怎麼樣。到了中國輸給小小的日本,而且輸的如此丟臉的這般田地,當年像倭仁那樣富有理想主義的頑固派已經基本上不存在了,絕大多數害怕變革的人士,不過是擔心變革帶來的結果損害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所有反對變革的說辭,也不過是借希圖苟安一時的藉口,只是維新人士的變革主張,卻往往由於人們對其過於陌生,而顧慮重重。畢竟,中國大多數士大夫,對於西方乃至日本的情形,知道的太少,西學的ABC,對他們來說,已經足以嚇得晚上睡不著覺了。

說起來,在近代史上特別聞名的戊戌維新,其實只是場雷聲大雨點小的變法。維新人士把西方政治乃至社會變革的大多數口號都喊了,但真到變法詔書上,真正現代意義上的制度變革,幾乎沒有任何東西。裁撤幾個闌尾式的衙門,撤掉督撫同城的巡撫,甚至包括科舉考試不用八股,都是傳統政治框架內製度變革的應有之義,自秦漢以來,中國製度已經如此這般地變過很多回了。然而,弔詭的是,這種看起來既不傷筋也不動骨的改革舉措,由於前面很西化的鼓譟,那些希圖苟安的人們,往往會將之聯想起來,什麼事情,一聯想就很可怕,尤其當這些希圖苟安的既得利益者中很大一部分是旗人的情況下,類似的聯想在茶館酒樓之間流轉,勢必會演變成一股至少是頗有聲勢的反對聲浪。

當然,反對的聲浪,只有在當時特殊的帝后二元權力架構中才能起掀起風浪。儘管明知道中國或者大清不變法不行,但面對只要變法成功自己就不得不真正“退休”的局面,西太后還是心裡老大不舒服。這種不舒服在旗人的“群眾意見”越來越多的時候,終於讓老太婆從後臺走到了前臺,而維新派人士破釜沉舟的軍事冒險,又恰好讓她找到了囚禁光緒,親自訓政的最好藉口,於是,維新人士死的死,逃的逃,可憐的光緒只好在瀛臺以淚洗面了。

“光緒”來了(2)

可是,事情到了這一步,京城的旗人們也許可以偷樂一時,但自甲午以來困擾著官紳們的難題並沒有解決,“新法盡廢”就能解決亡國的困局嗎?太后當家就能頂事嗎?對於被囚禁的光緒,從封疆大吏到一般士人,未必都如西太后那樣義憤填膺,為之抱屈者大有人在。政變後的人心,其實更加惶惶,就算旗人,其實心裡也沒底。正是這種上上下下惶惑不安的氣氛,才讓那個會演戲的假皇上看到了機會,而且冒如此大的風險付諸行動。

從貴族到士大夫再到貴族(1)

我們這個時代很好玩,無論什麼新鮮事都能出來,雖說創意不多,但荒唐卻一把。有的時候,往往舉國若狂,大家好像約好了似的,一起做一件事。打雞血、喝紅茶菌、練氣功等等已經算是往事了,過眼煙雲,沒有持續很長時間,現在時髦的是捧超女,也許還有超男,估計也堅持不了多一會兒。只有一件事大家堅持得比較久,那就是追捧貴族,而且力求把自己家的孩子培養成貴族。

貴族追求的最初表現是學鋼琴或者小提琴,不僅便宜了此前所有會彈和半會不會彈琴人,而且極大地興盛了國內國外的琴業(現在據說已經殃及古琴和二胡,有小範圍的中國化傾向),讓早琴和賣琴的發了大財。在千軍萬馬的彈琴人流中,有個把出息的,得到了洋人的認可,於是他們陪練的父母,就騰雲駕霧,揚言說只有某國的王室才配得上結親了。貴族追求的升級,是玩高爾夫。因為這玩意需要開發商建球場和政府批地兩方面的配合,所以,蔚為風氣比較晚,但大有後來居上之勢,某名牌大學校長很是有領導時尚的遠見,居然連高爾夫課程都安排了。有好事者還召開了“高爾夫與和諧社會”論壇,大概在這些人眼裡,高爾夫的優雅揮杆動作,既貴族,又和諧。

跟具有國粹意識的國人講中國其實很久就沒有貴族,是一種殘忍,同樣的話講給具有崇洋意識的人,也許是一種鼓舞,兩種效果都非我之所願,但不講卻又不行,因為我就是吃歷史飯的,有機會說話,必須說實話。

在很早的時候,也就是說兩千五百多年以前,中國有貴族。天子之下,公侯伯子,諸侯、大夫、士,等級森嚴。爵位是世襲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