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3 / 4)

小說:歷史的空白處 作者:沸點123

清中國新鮮事的集散地(圖20),各地的中國人,都跑到這裡來見識洋人洋事,吃西餐,坐四輪馬車,而住在上海的人,也什麼事都敢做,玩回力球,做買辦,講一口洋涇浜英語,甚至投票選舉,也敢一試。

不過,上海人最早的投票不是選政治領導人,而是選美女。19世紀末的上海,是個繁榮娼盛的年代,從街頭的流鶯,到書寓的校書,鶯鶯燕燕,成千累萬。妓女多,文人也就多。那是個文氣未消的時代,即使是青樓,也要講究一點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於是肉竹發1,小報出,花酒來。甲午戰後,文人學士,家愁國恨,無處排遣,有關醇酒婦人的行動,格外活躍,於是有人發起為妓女評花榜活動。

花榜模仿科舉考試,分色藝兩項,給妓女打分,分為一甲、二甲、三甲,只是妓女們用不著動筆,也不需交卷。能進入三鼎甲的美女,自然是行中最紅的人,至少有人樂意捧場。這種活動相當古老,據說17世紀就有,當時怎麼搞的,不太清楚,但此時的花榜,卻採用投票選舉的形式,由報紙來主辦,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李伯元的《遊戲報》的花榜評選。這位《官場現形記》的作者,筆下生花,罵官罵得暢快,辦報點子也多,《遊戲報》的花榜評選,自1897年夏開始,每年評選四次,以當年的首次選舉最受關注,報紙的銷路為之大增。花榜選舉的票,當時叫“薦書”,一份薦書算一票,以票多為勝,得票相同則參照輿論定上下。一甲三名,二甲三十名,其餘有票的都放在三甲。所有參賽的妓女,無論一、二、三甲,都在報上列出。第一次選舉,雖然是僅僅事涉花界名花,但依然看的人多,投票者稀,狀元僅得九票,榜眼和探花,各得七票。不過,參與者中至少有一個是外國人,美國人雅脫,他發信抗議,說是醜的排前面了,美的落了後,要求更正。顯然,如果此信屬實的話,只表明了西方人對中國美女的感覺跟中國人自己是不一樣的,按“民主原則”,名次是不可更改的。

花榜高第雖然一不能做官,二沒有獎品,但所得到的好處也是明顯的。發榜之時,報上在每個人的名字後面,都註明了住所,而且開列了些讚詞,據說這些讚詞都來自於薦書,名次越是靠前,讚詞就越長。讚詞的話有長短,可肉麻程度卻差不多,比人則非西施即王嬙,喻物則非花即月,什麼“清若白梅”,什麼“與月爭妍”,連最後兩名,也是“身材俏麗”和“琪樹瓊花”(從後來流傳下來當時的照片看,這些當年被吹成羞花閉月的美人,大多面容平板,目光呆滯,以今日之眼光觀之,一點都不美)。發榜之後,不僅榜上有名,尤其是名次靠前的名花們以後生意興隆,收入驟增,就連寫薦書的秀才們,也因其文辭的豔麗,因此多了些在報上露臉的機會,可以多收點潤筆。當然,得到好處最多的是發起活動的報紙,銷路增,廣告來,評一次花榜,怎麼也吃上幾個月。事實上,隨著花榜的評選,相關的各行各業都得到了拉動。當時中國的照相業剛剛起步,正是由於花榜後來上了妓女的玉照,最終吊起了大家閨秀和小家碧玉的胃口,得以蒸蒸日上。而妓女的服裝,由於報上的宣傳,而被廣大的良家婦女所效法,因而服裝裁剪業也發達起來。報刊也因為美女的玉照一天天多起來,由妓女而女學生而名媛閨秀,日益興旺發達,迎來了中國傳媒業的第一個春天。其他被拉動的產業,估計還會有,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舉了。

選舉與美女經濟(2)

在報紙發起評花榜之前,中國的花業或者說娼業,雖然也是一種“產業”,但卻只在中世紀的層次上執行,不過是人肉作坊,有了花榜,尤其是有了投票選舉的花榜,才轉變成了美女經濟。花榜評選的設計者李伯元之流,對民主政治未必瞭解,但卻無師自通地搞起了投票選舉,顯然,如果不是這種海選性的投票,花榜的評選絕不可能鬧出這麼大的聲勢,當然也就沒有後來綿延二十幾年的花榜選舉,也就沒有了美女經濟。

西方的民主政治,落到中國人手裡,最先得濟的,是我們的美女和美女經濟。

洋人的膝蓋

洋人跟我們一樣,都是人,是人就有膝蓋,基本構造沒有什麼兩樣,除非像我們古代一個偉大的兵學大師孫臏一樣,被人“臏”掉了,不過,這個道理,曾經有一度中國人不太明白。

說起來,事情是洋人惹起的。乾隆末年,英國馬嘎爾尼使團來華,打著為乾隆皇帝祝賀80歲生日的旗號,要求建立平等通商關係,禮物沒有少送,從鐘錶、光學儀器到新式火炮,一大堆,但唯獨見了皇帝不肯彎曲自家的膝蓋下跪。結果呢,建立關係的請求泡了湯,除了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