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部分(3 / 4)

小說:中國抗日戰爭史 作者:一半兒

撤出抗日根據地。當日軍回撤時,晉察冀軍區迅速集中主力部隊,在地方武裝和民兵配合下,襲擊、伏擊、追擊日軍,給敵人有力打擊。

在北嶽,平西反“掃蕩”期間,晉西北、太嶽、太行、冀南、冀魯豫、冀中、冀東抗日軍民,遵照八路軍總部的指示,出擊敵後方交通線、據點,有力地配合了北嶽、平西的反“掃蕩”鬥爭。

在兩個多月的反“掃蕩”鬥爭中,北嶽、平西區八路軍部隊共作戰800餘次,殲敵5500餘人;民兵方面,僅北嶽區即斃傷敵485人,俘敵30人。八路軍部隊傷亡200D 餘人,人民群眾死傷4500餘人,青壯年被抓走將近2萬人,房屋被燒燬15萬餘間,損失糧食2899萬餘公斤,牲畜3萬餘頭。日軍新建碉堡和據點113個,公路534公里,封鎖溝158公里,在第2軍分割槽的冀晉兩省邊界以西地區製造了無人區,抗日根據地面積縮小4000餘平方公里,抗日根據地處境更加困難。在反“掃蕩”鬥爭中,暴露出各級領導機關過於龐大,行動緩慢,易陷於敵合圍圈等缺點。

1941年秋,日偽於11月1日~12月25日,進行第三次“治安強化運動”。“運動的重點在於進行靈活的軍事行動的同時,斷然進行強有力的經濟戰。即徹底封鎖所有敵佔地區,一切物資一概不準外流。另一方面,積極確保能夠獲得的物資,並實行合理的配給,促進華北經濟自給自足,以期安定民生”。'〔日〕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室:《華北治安戰》(1),朝雲新聞社,1984年版,第573頁。' 就是要進一步對抗日根據地進行經濟封鎖、物質掠奪;對佔領區民眾透過實行所謂“配給制”,進行物資的控制和掠奪,為其“以戰養戰”服務。在其進行“經濟戰”的同時,1941秋,日軍對抗日根據地的“掃蕩”主要集中於太嶽、太行和山東。

太嶽抗日根據地1941年9~10月反“掃蕩”作戰

1941年5月中條山會戰之後,國民黨第98軍武士敏部繼續在太嶽南部沁河以東長子、沁水地區堅持抗日鬥爭,八路軍太嶽縱隊兼太嶽軍區8月初奉總部指示,以第386旅第17、第18團及決死隊第1旅第57團組成大嶽南進支隊(周希漢任司令員、太嶽區黨委書記聶真兼政治委員),進入嶽南沁河以西孔灘、馬壁地區,開闢抗日根據地。日軍第1集團軍為殲滅嶽南、嶽北沁河河畔的八路軍,迫降或殲滅國民黨第98軍,決定以第36、第41師、獨立混成第16旅各部主力以及獨立混成第4、第9旅各一部進行大“掃蕩”,計劃首先解決嶽南的八路軍、國民黨軍,然後北上進攻沁源地區的八路軍。9月22日,日軍2萬餘人分別由安澤、浮山、屯留、長子等地向南北孔灘、馬壁合擊。八路軍太嶽南進支隊以小部隊與敵保持接觸,主力轉移到高平以西的東西峪地區。

29日,日軍又向東西峪合擊,再次撲空。與此同時,國民黨第98軍對日軍勸降不但不予理睬,而且主動攻擊日軍石哲鎮警備隊,日軍於28日包圍第98軍,該軍一部在八路軍支援下突出重圍,軍長武士敏率部作戰中犧牲。

10月3日嶽南反“掃蕩”結束,太嶽南進支隊接著在嶽南長子、高平等7縣地區,組建太嶽軍區第4軍分割槽。10月6日,日偽軍3萬餘人開始對嶽北以沁源為中心的地區進行大“掃蕩”。嶽北抗日軍民事先作好了“空舍清野”等準備,以地方武裝堅持內線,以主力轉至外線,內外線相結合積極打擊敵人。18日,日偽軍被迫退出抗日根據地。此次嶽南、嶽北反“掃蕩”鬥爭中,八路軍共斃傷日偽軍1400餘人,八路軍傷亡、失蹤374人。

太行區1941年10月底~11月中旬反“掃蕩”作戰

10月底開始,日軍第36師兩個團及獨立混成第4旅一部共7000餘人,採取“捕捉奇襲”的戰法,連續奔襲八路軍總部、第129師師部和水腰兵工廠。10月31日,日軍第36師4000餘人由潞城、襄垣等地出動,連續夜襲八路軍第129師師部駐地涉縣赤岸村及八路軍總部部分單位駐地黎城西井鎮等地。11月3日,日軍獨立混成第4旅2000餘人也由遼縣、武鄉出動,奔襲大有、賈豁、宋家莊等地。由於太行軍民預有準備,日軍撲空,並不斷遭到打擊,至11月6日,日軍獨立混成第4旅撤回遼縣、武鄉,第36師撤至黎城。11月9日,撤至黎城之日軍第36師步兵第222團等部,突然奔襲黎城以北的黃崖(煙)洞、水腰地區。八路軍總部為保衛水腰兵工廠,命令總部特務團等部憑藉有利地形,堅決抗奇日軍,並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