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則制定了對以美俄中為作戰次序的構想,從而確立了對多國的進攻作戰原則。這也反映了日本對外戰略的冒險性。
關於主要假想敵國,1923年第二次修改中規定:帝國國防方針應該立即以“防備與我有衝突的可能性且具有強大國力與兵力的美國為主要目標,對於與我接壤的中俄兩國應以親善之旨為用,但同時應經常保持對其震懾之威力。”'〔日〕《陸軍軍戰備》,朝雲出版社,1979年版,第93頁。'
在這裡,中國在字面上是日本的第二號假想敵,其實,日軍從來就是把中國作為其首要的進攻物件。即使是在構想對美、俄作戰時,日本軍部也在籌劃著“平定大陸要域的所必需兵力的整備”,這些要域包括:“滿洲、華北、華中各要域及華南一區域性。”'〔日〕《大本營陸軍部》1。朝雲出版社,1974年版,第246頁。'
日本戰犯鈴木貞一在戰後回憶說:日本陸軍一直在“以對美俄中同時作戰為中心而籌劃方案。”'〔日〕《大本營陸軍部》1。朝雲出版社,1974年版,第247頁。'對日本來說,無論對美、對俄作戰,日本都要籌劃其“不足資源需在中國尋求。”'〔日〕《大本營陸軍部》1。朝雲出版社,1974年版,第249頁。'無論日本的國防方針怎樣改訂,中國都是日本軍國主義首要的侵略物件。
(二)侵華作戰計劃
根據上述國防方針,日本於1925年制訂了1926年度作戰計劃,其兵力計劃動員32個師,其分配是:對美作戰3個師又1個支隊,對俄作戰13個師又1個支隊,對華作戰16個師。分別佔9%、41%和50%'據〔日〕《大本營陸軍部》1。第301~302頁計算。'。
從兵力分配看,其作戰重心在對華作戰。而對俄作戰的大部分兵力也還是以中國東北地區為作戰基地。
在對華作戰計劃中,其兵力分配用於京津及山東方面作戰7個師,多於其他方向。其具體計劃和兵力分配是:
在東北方面,部署關東軍5個師,首要目標是“平定”南滿洲及北滿一部,重點以間島(延邊)地區及南滿鐵路沿線,大致以嫩江以南之四(平)洮(南)線、遼東半島地區為第一階段作戰目的,在其他地區的兵力行使,則依具體情況相機而定。
在華北的京津、山東方面,設定一個方面軍,2個集團軍共7個師,準備在秦皇島、塘沽,天津及山東半島以足夠兵力登陸,佔領河北及山東要地。
在華東華中的上海、漢口方面,派遣1個集團軍共3個師,在上海附近的揚子江岸選定登陸地點,其作戰實施應依據具體情況而走。
福建方面,派遣臺灣軍1個師,依具體情況相機處置。
1926年度作戰計劃成了1931年日本侵華作戰的藍本。在這期間日本還籌劃了在對中國的心臟地區漢口的進攻作戰,其方案是“根據情況,以華北駐屯軍沿京漢線南下與沿揚子江西進的華東軍相互策應,進行在漢口附近的作戰”'〔日〕《大本營陸軍部》1。第260頁。',為完成這一計劃,1925年由日軍參謀部作戰科長煙俊六上校為團長,糾集各主管作戰、要塞、船舶等方面的參謀人員及陸軍省、海軍方面的官員,用一個月左右時間,對漢口等地區進行了現地偵察。
(三)東方會議及《田中奏摺》
1927年6月27日,日本在東京召開了東方會議,討論中國局勢,以進一步制定侵華政策。會議由內閣首相兼外相田中義一主持,與會的有外務省、關東軍、陸軍省、參謀部、海軍省、軍令部等各方面官員,會議歷時10天,7月7日,由田中宣示了8條《對華政策綱要》,以作為會議的決議。其內容摘錄如下:
“五、此間常由不逞分子乘中國政情不穩,猖狂擾亂治安,而有惹起國際不幸事件之虞,……帝國在華權益及日僑生命財產有受不法侵害之虞時,除根據需要採取斷然自衛措施予以維護外,別無他法。
尤其對捏造虛構日華關係流言,挑起排日抵制日貨之不法活動,固應解除其疑惑,但為維護我之權利,須進而採取適當措施。
六、對於滿蒙,尤其東三省地方,因與我國防及國民生存具有重大利害關係,我國不僅必須予以特殊考慮,且該地區維持和平、發展經濟,使之成為內外人士安居之所,作為接壤之鄰邦,尤須具有責任感。
七、(本項不予公佈)……東三省有力者中,對尊重我在滿蒙之特殊地位,認真謀求該地方政局之穩定者,帝國政府應予以適當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