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4 / 4)

小說:中國抗日戰爭史 作者:一半兒

些貸款不僅遲遲難產,而且附加了許多限制條件,如借款物件不能是中國政府,必須由民間機構出面,借款不能用於購買軍火,借款必須是商業信貸的方式等等。英美在援華問題上的這種態度,無非是要維護其“中立”立場和正常的對日關係。

英美對日本的侵華行動,雖有抗議表示,但舉措相當謹慎。日本工業對外依賴性最大,美英是其主要的貿易物件。

1939年1月,美國駐日大使格魯指出:日本對美英法三國的出口貿易佔其總出口的70%,其收入全部用於購買工業原料。儘管各國都瞭解日本這一弱點,中國也屢屢提請英美各國實施對日本禁運,以削弱日本的戰爭力量。

但英美等國卻不敢觸動這一敏感的神經。它們不顧中國及世界輿論的反對,竭力維持與日本的貿易關係。

1937年至1939年,美國對日本出口了價值7。16億美元的各類物資,為同期對華出口值1。41億美元的5倍多!1938年,日本從美國獲得的各類戰略物資竟佔其總進口量的45~91%。由此可見,英美等國所維護的與日本的經濟關係對中國抗戰造成的危害遠甚於它們對華的有限援助。至於英美等國在中日戰爭問題上所奉行的雙重性政策的目的,其外交官員有過明確地表白。武漢失守之際,英國駐日大使克萊琪給外交大臣的報告中聲稱,英國要“對交戰雙方維持友好關係……以便在和平談判及以後時期我們能盡到適當的作用”。“我們的政策應該是拖延時間,期待雙方終至完全精疲力盡,允許我們幫助實現這個悲慘衝突的合理解決”。'吳東之:《中國外交史,中華民國時期,1911—1949》,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55頁。'

1938年10月後,日本被迫停止了對中國的戰略進攻,開始改變侵華方針,著重從政治上誘降中國。英美等國視此為與日本達成妥協的良機。

1938年11月1日,英國向日本表示,願意就中日和平問題進行斡旋。[日]《現代史資料(9)日中戰爭(2)》,美鈴書房,1964年版,第547頁。'

1939年1月10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