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一章 朝廷的軟肋(1 / 2)

小說:錦衣風流 作者:大蘋果

( )“宋大人,你說話可要小心些,妄論朝政可不是什麼好習慣。”費宏冷聲道。

宋楠笑道:“費大學士,莫嚇唬我,不論朝政要我等臣民作甚?對比大明建國初年和如今的諸般政策,變化不可謂不大,可見世易時移,政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費宏哼了一聲不說話,楊廷和皺眉道:“宋大人說說,為何朝廷的戶籍之策會讓人不願經商呢?我倒是沒想明白。”

宋楠道:“我大明朝民籍歸於地方,田甲之制又規定百姓不得離開土地,否則便成流民逃民,商賈之家本就是經營四方,賤買貴賣;這般限制固然會讓商賈不能自由穿梭於大明各地經商;諸位都知道,我大明商幫都是拘泥於本地,晉商徽商浙商都是在本地經營,雖然規模浩大,但除了本地之外卻未能惠及各地,原因便是他們不能在外地置產經營,就是因為戶籍所限之故。”

“胡說八道,哪有這個道理,朝廷造黃冊設田甲便是為了防止百姓流竄各地,百姓多懶惰之徒,很多人不安於本地貧瘠,寧願田地荒廢也要去富庶之地食嗟來之食,若照你宋大人的說法,我們應該不管他們,讓他們到處亂竄不成?無戶籍田甲限制,朝廷的徭役賦稅又如何攤派收取?難道滿世界去找他們不成?”楊廷和有些惱火,說話也不客氣起來。

宋楠也不動氣,微笑道:“楊首輔稍安勿躁,我可不是要朝廷廢除戶籍田甲制度,而是要在這上邊做些變通,鼓勵有能力的商賈將銀子花在經營建設之上,減少對他們的限制,讓他們藏在家裡的銀子能流通於市,而非放在他們的密室之中生塵;有流通,則有稅可收,也可繁榮集市,何樂而不為?”

楊廷和道:“依你之見,該如何變通?”

宋楠道:“對商賈戶籍的限制做些修改,譬如說允許商家在外地置業置產,在外地經商三年並有自屬產業者可允許在當地入籍等等,這樣既可將流動商賈納入官府管轄之下,又可提高他們的積極性。此舉僅限於有能力經商置業之人,對耕作的百姓卻不適用,這豈不兩不妨害?”

群臣目瞪口呆,對宋楠這個大膽的想法這些人從未想到過,仔細想想倒是有些道理,不過問題也不小很快便有人提出來疑問。

“若按照宋大人的設想,像京城這等人人嚮往的地方,豈非人滿為患?只要有錢購置產業,三年後便可在京城入籍,豈不是牛鬼蛇神都要往京城跑麼?”

宋楠微笑道:“這位大人的擔心也有幾分道理,不過這是不可能的,京城雖好,也不是人人都願意在此安居的;故土難離,願意離開生養的家鄉來到異.地定居的畢竟是少數;況且這政策侷限於有能力置產經營的商賈,我卻不信有多少人能買得起京城的房產。這個政策只是讓商賈們安心經商罷了,況且京城也沒那麼多商鋪房產供他們購買,根本無需擔心這個問題。”

眾大臣嗡嗡議論宋楠的建議,有的表示讚賞,有的則表示懷疑,一時之間也沒什麼統一的意見。

混亂中,有人忽然呵呵笑出聲來,眾人循聲望去,笑聲是從階下的勳貴之列中傳來。

正德皺眉問道:“錢太昌,你因何發笑?”

揚威營提督錢太昌大踏步上前跪拜,起身後兀自面帶笑容道:“皇上,臣實在忍不住發笑,宋大人侃侃而談一副為國分憂的模樣,其實你們都被他騙了,宋大人這是為他自己撈好處呢。”

群臣驚訝的靜了下來,上百雙目光投向錢太昌的身上。

“此話怎講?”正德沉聲問道。

“皇上有所不知,據臣所聞,宋大人最近請了一幫商賈來到京城,為的便是推銷他在白紙坊蓋的那些鋪子和房子;商賈們不願購買的他的商鋪和房舍,便是因為從太祖時便實行的戶籍制度的制約,眼見鋪子賣不出去,房舍也無人問津,宋大人今日便在堂上炮製出這個所謂的變通之策來,看似是為朝廷出謀劃策,實則是為了他自己掙錢罷了。臣聽得實在是忍不住,所以失態了,請皇上恕罪。”

群臣發出一片咦哦之聲,原來宋楠今日忽然跳出來說這件事就是為了這個目的,此人可真是膽大包天了,拿國事替自己謀私利,無恥之極。

正德臉色有些難看,看向宋楠問道:“宋楠,他說的是事實麼?”

宋楠面無表情的道:“皇上,他說的沒錯。”

群臣炸了鍋一般的沸騰起來,居然直接乾脆的便承認了,倒要瞧皇上怎麼處置他。

“你,好大膽子。”正德臉上明顯升騰起怒氣來,宋楠實在太不像話了。

“皇上息怒。聽臣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