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小說:赤膽丹心 作者:理性的思索

稱太陽教,那實在是一個借太陽為名的神道設教辦法,實際供奉的就是大明思宗烈皇帝。所以託名太陽,一是喻言朱明之意,二是說明天無二日,民無二皇,韃虜那只是一個假皇帝。又因為烈皇帝殉國於三月廿九日,所以託言這一天是太陽神的生日,舉行大祭,暗中卻是紀念烈皇帝,這不過是遮掩外人耳目而已。”

天雄點頭道:“這個我也略有所聞,只不過不知其詳,但我聞得那太陽庵建在西嶽華山,為什麼又遷來太湖咧?”

泰官道:“那是因為老師父本是烈皇帝的長公主,當烈皇帝殉國之際,她老人家年紀還輕,烈皇帝深恐國破家亡,覆巢難有完卵,與其留著聽人擺佈遺羞後世,不如在自己殉國之前,先做一個了斷。所以當時,親自斫了她一劍,老師父中劍隨即倒地,血流如注,烈皇帝卻誤以為身首已殊,必死無疑,匆匆赴煤山殉國,卻未及細看。其實那一劍只是將左臂砍斷,人卻未死,當時幸得一位老宮人和一位老內監,設法負著逃出深宮,藏在民間,恰好遇上我們武當前輩名宿白天行,將斷臂截去,傷口代為醫好,送往華山神尼無垢大師處養息,並就她那條獨臂,傳了一路特創掌法和我武當心法口訣,整整在山中練了十年,那無垢大師又為越女劍法的唯一傳人,也將所能,悉數傳授,因此老師父身兼諸家之長,雖然一臂傷殘,劍掌內功潛力卻獨步一時,在她老人家藝成之後,無垢大師才命削髮皈依佛門。不久,無垢大師便於一夕化去。圓寂以前,又命將所居法象庵改名為太陽庵,借太陽菩薩之名,以奉烈皇帝香火,即由老師父住持,這是太陽庵的由來。”

泰官說到這裡,翠娘不由笑道:“白叔,那酒菜全快涼咧,你肚子又餓了,且挪出那張嘴來吃飯。那下面的事,由我來說好嗎?”

泰官大笑道:“我正愁一張嘴做不了兩件事,你如能替我說上一段,那是求之不得的事,何況你又是老師父的嫡傳弟子,有些事也許比我知道得更多,那便由你說罷。”

天雄道:“隨便你兩位誰說全好,我只要能知道個大概便行咧。”

翠娘道:“那便由我來接下去再說了,這其間白叔他還忘了一件事,那便是我師祖無垢大師,除那套有名的越女劍法另有師承而外,本來出身少林一派,卻與白師祖另有淵源,我那恩師不但傳了她老人家劍法,更得了少林內家不傳之秘,也可以說一身兼長少林武當兩家的功夫,難得的是兩位師祖絕無門戶之見,又全切身家國之痛,一心一意想將我那恩師造就成功一位技擊中的全材。所以我那恩師,在未曾削髮以前,便名震一時,而且對這技擊中的兩大家長老名宿均有認識。一等她奉了師祖遺命,住持太陽庵以後,更多了若干遺老志士的往還,南顧(炎武)北傅(青主)全不時往探。因此由亭林先生和若干知名遺老,又在太陽庵之外,擴大為太陽教,並且訂下若干典章制度,廣收教友弟子,用作反清復明張本。最初本在華山開堂立教,但是後來又因為武當南宗統率無人,由各長老名宿公請我恩師接掌門戶。這些長老名宿,大抵均在江南一帶,又同屬太陽庵護法,這才又在江南太湖,和四明山中的黃葉村,分設兩處下院,仍由我那恩師往來各地,兼任住持,前幾年復因北方各長老漸漸凋謝,韃虜也略有所聞,禁網日嚴,所以才又將根本重地移到太湖裡來,這座山峰,統稱浴日山莊,也就是我們太陽教目前總院所在地,不過在外面一看,卻只若干漁村蟹舍,人也和鄉農漁夫絕無異樣,外人要想窺探那是白費,即使本門弟子,除有職司者而外,要想深入重地,也非先向輪值長老報到,候命不可,如像世兄這等人,因有要事,受了本教弟子或長老之託,那就非先尋著有關長老,或攜有老師父竹牌不可,否則你便尋到太陽庵,也不會有人接待,更不會容你進入山莊,便現在我們泊船的地方也全到不了咧。”

天雄笑道:“那我這次南來,如非誤打誤闖,遇上白兄和不昧上人不空跑一趟嗎?”

泰官已經將酒用罷,正取過飯缽來盛著,聞言忙道:“那也不見得,你只要尋著太陽庵,一遞那兩封信,少不得有人出來盤問底細,命你將信送到另外一個地方,由輪值人驗看信件,再請肯堂先生和老師父出見,只不過多若干麻煩而已,要不然豈不誤事?不過,如若沒有這兩封信,那就更難了。”

說著,白泰官一陣狼吞虎嚥將飯吃完,天雄本是陪飲,推杯而起,翠娘取過手巾,請二人擦罷臉,又泡上茶掌上燈來,泰官一摸肚皮道:“如今這個傢伙已經安頓下來,什麼事全可以慢慢談咧,我們這太陽庵與太陽教的由來已經說過,現在該告訴你的便是我們這太陽教的典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