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飲茶時動作雅緻,表情鬆弛,絲毫不像在考慮什麼重大的事情。
第二章 鴉片與下午茶(3)
當中國人橫臥榻上噴雲吐霧的時候,倫敦的眾多客廳正浸泡在茶的芳香中。這是一種耐人尋味的交換——中國交出了茶葉,換回了鴉片。我們在東印度公司的檔案中找到一封信,是該公司的職員威克漢先生於1615年6月27日在日本的費朗多寫給在米阿考的伊頓先生的,他的信中要“一包最醇正的茶葉”,這是有關茶的最早記錄。Tch'a是俄羅斯人給茶的稱呼,他們透過中國北方獲知這個發音並且儲存在自己的語言中。①茶葉於1650年進入英國,在這個島國迅速風靡。1664年,東印度公司的普羅德船長(Captain Prowde)從萬丹回來,送給國王查理二世的禮物,不是什麼珍禽異獸,而是一小包“珍貴的茶葉”和一點肉桂油。國王的妻子、葡萄牙公主卡瑟琳(Catherine)王后帶到英國的嫁妝,除了作為殖民地的孟買以外,還有她高貴的飲茶習慣。在王公貴族的號召下,飲茶成為一種不可抵擋的時尚。到1700年,倫敦就有了近500家茶室。與茶葉的風靡相比,鴉片在中國最初的境遇堪稱冷落,直到1782年,鴉片在中國還找不到買主,然而此後,鴉片的事業勢如破竹,15年後,英國向中國出口的鴉片就達到4000箱,而到了1836年,中國的鴉片吸食者已達到一兩千萬。
茶是一種溫文爾雅的文化血液,它與中國人中庸平和、天人合一的精神特徵相呼應,它以一種舒緩的節奏,塑造了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國人不疾不徐、順其自然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與茶的教誨有關。茶所散發的清香,充滿了文化的隱喻與象徵。正因如此,茶水,才得到英倫紳士們腸胃的認可,並在其中暢行無阻。這群被羊奶喂大的盎格魯—撒克遜人,自飲茶伊始,就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清醒與享樂。英格蘭的荒原把他們塑造得血肉飽滿,但他們自覺地接受了茶的馴化。飲茶,使那個陰霾的島國變得溫暖、寧靜、和諧和安逸。平靜的茶水,具有抵抗風暴的力量。
但是,茶在英國的命運,至少有兩點與它在中國不同——第一,茶的普及,使人們聚集起來,它培養了英國人的公共生活,以及對自由言論的偏愛,白金漢宮的最高指示逐漸被瀰漫全國的竊竊私語湮沒,茶與英國*制度的醞釀具有某種難以言說的曖昧關係;第二,茶葉催生了英國人的征服感,在他們看來,他們的茶桌已然成為世界的中心,這是隱藏在飲食中的權利意識,如果他們願意,他們可以得到一切,他們剛剛離開茶桌就露出了他們的犬齒:那個茶的國度,將成為他們的下一道開胃大餐。
與茶相比,鴉片有著明顯的攻擊力。作為一種良性的飲品,茶是建設性的,至少對於這個以牛羊肉為主食的民族而言,茶有著分解動物脂肪的作用;而鴉片則是破壞性的,它蟄伏在一種謊言式的*背後,向痴迷者發起攻擊。它像一個巨大的陷阱,而*,只是它的誘餌而已。一旦上鉤,它就會像一件看不見的刑具,把身體牢牢控制住,出現欠伸、噴嚏、嘔吐、下痢、出汗不止、戰慄、抽搐、神經痛、譫言妄語、哭笑無常等一系列身體反應,直至心臟停止工作。鴉片展現了一場隱性的殺戮過程,這個過程中,沒有血腥刺激的場面,並且是漸進的,因而很容易被忽略,吸食者也因此放鬆了對它的警惕。茶是液體,對於個人和社會,都是滋養性的;而鴉片是氣體,生命與財富都將在穿過美侖美奐的煙槍之後化為灰煙。作為鴉片製造者和推銷者,英國人自己並沒有選擇鴉片,①而是立場堅定地選擇了中國茶,與此同時,一廂情願地把鴉片視為中國人的最佳選項。中國人從一開始就笑納了這份好意,並且如同英國人善待中國茶一樣,把吸毒升級到一種藝術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