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2 / 4)

政治精英已成為臺灣永續發展的紮實基礎。但國民黨反對本土化成為族群動員的藉口、變成識別敵我的標誌;主張建立“多元融和的新臺灣”,所有的臺灣人形成“在地命運共同體”。在兩岸關係方面,主張維持現狀,兩岸“暫時擱置主權的無解政治爭議50年”,結束無止境的軍備競賽;兩岸從“三通”開始,發展經貿合作,並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讓大陸變成臺灣的機會而不是威脅。

然而,國民黨的新論述能否得到黨內的普遍認同,能否獲得臺灣民眾的認同,還不能確定,尚需觀察。

何以才能東山再起(1)

國民黨未來發展或能否東山再起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國親合併或泛藍整合問題。2004年臺灣領導人選舉中,泛藍陣營儘管實現了整合,建立了“國親合作聯盟”,連戰與宋楚瑜合作參選,但仍在複雜的選戰中惜敗。選後,國民黨或泛藍陣營何去何從,成為新的考驗。為了延續國民黨,壯大泛藍陣營,國民黨主席連戰主導提出國親合併案,又引發一場激烈的國親內部爭論與權力佈局鬥爭。對國親兩黨來說,合併難,不合並也難;合併會分裂,不合並也會分裂。結局如何,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泛藍陣營處於最艱難的時期,正在經歷一次歷史性的陣痛,未來發展前景並不樂觀。

(一)國親如何合併

國親合併或泛藍重新整合,在理論上是合理的可行方案,可組成一個強有力的在野黨,能夠有效制衡民進黨。但知易行難,泛藍內部問題複雜,矛盾重重,自然引起極大爭議。在連戰的佈局考慮中,不僅僅是國親兩黨的合併,還希望整合包括國親兩黨在內的整個在野的反民進黨勢力,組成一個更為強大的在野黨,與民進黨鬥爭。核心問題是國親合併於中國國民黨,還是打破現有泛藍舊格局,重組一個新政黨?

若是合併於中國國民黨,國民黨內共識大,但卻無法獲得親民黨多數的認同,親民黨不願被形象並不如自己的中國國民黨“吞併”,反對聲音極大,難以實現。合併於國民黨的另一個問題是,要不要維持中國國民黨的舊有名號?各方意見不一,分歧甚大。傳統的國民黨幹部與支援群眾,對中國國民黨有很深的感情,自然不希望放棄“中國國民黨”的名字,希望親民黨重回中國國民黨。但國民黨內本土勢力則希望去掉“中國”兩字。也有許多人認為就叫“國民黨”,可以說無共識。若是組建新的政黨,即中國國民黨與親民黨均放棄現有黨名,重組一個新政黨,親民黨有共識,國民黨內部卻分歧大,反對者較多,贊成者少。

就目前形勢觀察與權衡利弊得失,國親另組新政黨,雖有分歧,但共識較多,成功機會較大。合併後,若叫“新國民黨”則是一個很好的妥協辦法,即可代表###、國民黨與親民黨等泛藍政黨的整合,又預示著國民黨的新生,避開了“臺灣國民黨”的過度本土化色彩,也迴避了“中國國民黨”已不符合臺灣社會發展現狀的情況,也能基本滿足傳統國民黨支持者的要求。這樣做,儘管會流失國民黨與親民黨的部分支援群眾,但為了長遠發展,為了適應臺灣社會的現實,必須果敢改革與調整,否則患得患失,左顧右盼,永遠走不出一條新的道路。

(二)###要不要加入國親合併後的新政黨?

###是一個政治立場鮮明、反對“###”與支援統一的政黨,2004年也正式改為名“中華###”,以更突顯其認同中國人與中國、認同中華民族與一箇中國的含義。###與國親兩黨的政治主張有所差別,但在反對“###”與對抗民進黨方面,是站在同一條戰線,因此同屬泛藍陣營。選後,###主席鬱慕明率先提出國親新三黨合併的主張。目前泛藍整合主要是國親合併問題。

然而,國親希望###加入新政黨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的加入,將使合併後的新政黨(如新國民黨)背上沉重的包袱,很容易被民進黨貼標籤,將其歸為中共的同路人,因此並不利於新政黨的發展。###最好不加入,以突顯其強烈反“###”與主張統一的極左派政黨形象,減輕國親合併後新政黨的親中色彩,保持其中間偏藍路線。這一點,國民黨、親民黨應學民進黨。建國黨以極右的“###黨”面目出現,協助民進黨執政;極右的臺聯黨又協助民進黨連任,國親領導人應學習民進黨,不要為了壯大聲勢,將###拉入,使自己又陷於被動。

在臺灣這種特殊社會結構與族群矛盾下,國親兩黨的合併新政黨,可以爭取###支援,但絕不能公開要求其加入。

(三)合併後的政黨走何種路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