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和巴洛克風的彩色玻璃還是顯示出了這裡故主顯赫的身世與西洋品位。
夕陽下的這棟淡粉中略帶藕荷色的小洋樓透著高貴與孤傲,讓人不免對它的主人產生了好奇。
“您算問著了,我們這房子的確有來頭。這兒的主人伍連德是中國醫學免疫學先驅,清代唯一也是最後一位醫學進士。如果沒有這位馬來西亞華僑,哈爾濱甚至東三省就會全部銷燬於鼠疫了。這房子解放前就是他從一位英國人手中買下的。”四十多歲的楊大水就出生在這座房子的一樓,“據我父親講,抗日勝利後這裡成了國民黨空軍宿舍。伍先生一家去美國前,把房子交給了我們旁邊這家照看。這家主人是大名鼎鼎的飛虎隊陳納德將軍的副官,老頭不在了,但他的遺孀趙梅老太太還健在,今年九十七歲了。最近身體不好,被孫子接走照看了。”5米5花5書5庫5 ;www。7mihua。com
深感遺憾的我們正決定打道回府,卻意外地闖入了住在二樓的一戶人家。一問才知道,這家原來是京劇名家餘叔巖的後代。“我們搬進來已經四十五年了。這兒原來講究著呢,門窗用的是銅鎖,電線走的是暗線,廁所、廚房鋪的瓷磚都是進口的。”說話的是餘叔巖的侄媳王雲培老人。
這位已是八十五歲高齡的老太太,自幼在孔德學校受過良好教育。“老了,不行了,當年流利的法文如今都忘了。”不過說起這裡的故事來,老太太則如數家珍。“我小時候就住在旁邊的朝陽門南小街,我們那條街上都是做買賣的,要說有錢人也不少。但要是聽說哪個同學家住東堂子衚衕,大夥兒馬上高看一眼——東富西貴,東城有錢人家多不稀奇,但那會兒能住在這片的人家,絕不會是土財主,肯定是有身份、有學問、還有點地位的主兒。”
“你看我們這地板,一水兒的美國松,快一百年了還能用。如今這料美國都沒了。我家後窗外面,‘文革’後變成了街道工廠,以前是伍家花園,漂亮極了:栽滿了各種樹木花草,還有池塘,連假山都是太湖石的。”儘管言語中透著點自豪,但老太太的表情還是有些憂傷,“住了快半個世紀,對這棟房子已很有感情了,可有時又盼著它拆遷。畢竟是危房了,住著不踏實……”
經過多方打聽,我們得知伍家小樓在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等單位的呼籲下,近期已列入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明確“不拆了”。不知曾遠渡重洋,悄悄來看過老宅的伍連德後代得知這一訊息後,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北京秘境2:48段重新發現北京的旅程》京東·線上試讀連載完畢,更多精彩,請參見原書。呼籲您購買正版圖書。
報國寺:舊書攤上撿漏多
報國寺:舊書攤上撿漏多
如果說中國書店是舊書業學院派的代表,那報國寺的書攤可算是舊書行裡實戰派的最愛了。報國寺賣舊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百年前的明末清初,大文人顧炎武、王士禎都曾在此買書。清初這裡的書市荒廢,直到20世紀80年代,報國寺恢復文物市場,舊書行也才跟著慢慢火起來。報國寺的舊書主要集中在一進山門的第二進院子裡,多是些練攤兒的散商,收上來的書質量頗高。報國寺主營民國和新中國成立後的圖書,價格合理,種類頗多。
2006年的10月,一位叫做王金昌的書友意外在報國寺舊書攤上發現一沓很厚的手寫日記本,編號從第二本一直到第二十一本(第一本丟失),計有二十本,足足一百五十萬字。這是一部在日本佔領北平期間,一位輔仁大學的大學生董毅的日記,真實反映了當時北平的生活及市民心態,是不可多得的歷史資料。如今這部日記已經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取名《北平日記》。。xjqi。
除了報國寺,潘家園舊貨市場週末也有書市,並賣各種雜誌、藝術圖冊。至於信札手跡和一些老單據、票據,也是主要經營專案。
三教九流一池匯
老澡堂:泡出來的生活最滋潤
在一年最冷時,北京人自然撿起“泡湯”這一保留專案。不過泡之前少不得驅車前往郊外,如此舟車勞頓,讓人不免懷念物質不豐富的那個年代,想泡了,鑽進衚衕就成。就像十幾年前電影《洗澡》裡演得那樣,水汽氤氳、溫潤如春的澡堂子裡,老人們一個個兒泡得童顏鶴髮、神采奕奕;年輕人也在那兒一泡解千愁。北京人為啥活得那麼滋潤?想當年,很大程度上是池子裡泡出來的。
三教九流一池匯
老北京,人們住的是四合院,即使是豪宅,院裡也沒有上下水,老百姓家裡更是一間屋子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