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識得山中的草藥,盡心調養。不過二月,便已痊癒。這二月中,林青兒日日找那二人玩耍,極是相得。原來那白衣男子名叫孟仲海,江湖人稱“鐵琴玉劍”,以琴劍雙絕在大江南北行俠仗義,名震江湖。那黑衣女子是他師妹秦芷慧。
這一日,林青兒又來找孟仲海玩耍。忽見孟仲海拿出瑤琴,放在膝上,理弦調韻,彈奏起來。琴韻響起,曲調柔和之至,宛如一人低低嘆息,又似情人喃喃細語。忽如細雨秋月,忽如春風拂面。林青兒自小未有父母依偎身邊。此刻只覺渾身暖洋洋的,只想就此睡去。睡夢中,只覺得有一隻溫柔的手輕撫著自己的頭髮。過了良久,琴聲止歇。林青兒悠悠醒來,卻只見睡在秦芷慧的懷抱之中,自己的眼角卻又有點點淚痕。孟仲海微笑得看著林青兒,道:“青兒,這一曲可好?”林青兒說不出話來,只點點頭。孟仲海又道:“青兒,這次我和師妹遭此大難,多虧了你。我無以為報,想以此曲傳授於你。不知你是否願學此曲?”林青兒見秦芷慧面有喜色,連連點頭,忙道:“孟大哥,青兒從未學過音律,不知能不能學會此曲。”孟仲海道:“你天資聰穎,只須勤加努力,必能學會我這(普提靜心曲)。”
次日開始,林青兒便和孟仲海學琴。孟仲海將自己那張焦尾古琴取出,對林青兒道:“古音十二律,各律從低到高依次為: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奇數各律又稱為“律”,偶數各律稱為“呂”。故十二律又分為“六律”,“六呂”。五音就是宮商角徵羽。琴乃上古伏曦氏所琢,見五星之精飛墜梧桐,琴原有五絃,後因周文王被囚朝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謂之‘文弦’;再後周武王伐紂,前歌後舞,又添弦一根,激烈發揚,謂之‘武弦’。先是宮商角徵羽五絃,因後見二絃,稱為‘文武七絃琴。”當下一一詳加細說。
林青兒本不通音律,但生性聰穎,一點就透。孟仲海甚是喜歡,當下細加指點。不覺又是半年。林青兒又聰明又用功,已將(鳳求凰)(胡茄十八拍)(憶故人)(普提靜心曲)等一一學會。雖然指法尚不能算極為純熟,若假以時日,必有大成。
………【第一章 危局 2】………
這日午後,孟仲海與秦芷慧不知去山中尋訪何事。林青兒便在草廬中操琴,談的是東漢古曲(憶故人)。該曲相傳為東漢蔡邕所作,曲調委婉纏綿,清新飄逸。每於靜中奏之,即易觸發對遠方的親友的思念之情,而相會無期、催人淚下的悽清孤寂。林青兒不由想起自幼父母無依,不知生死,頓覺心中煩亂。突然之間,指法一亂,錚錚兩聲,竟然斷了兩根琴絃。林青兒一驚,立時住手不彈。
林青兒當下定定心神,換了琴絃,復又操起琴來,卻總覺心緒不寧。於是攜了桐琴,走出院門。這青城山自古號為天下極幽之處。山勢雖不甚高,奇峰疊嶂、幽谷深潭、古洞蒼巖縱橫其間。林青兒久居此山間,本不覺有甚出奇之處,因今日心內煩悶,只見滿山青翠,心中大感暢意。一路行來,不知不覺中,走到了那日初會孟仲海和秦芷慧的小竹林邊。林青兒在綠竹間挨身進去,走到那日孟仲海撫琴退敵的古松下,盤膝坐下。取出琴來,撥弄琴絃,卻是那一曲(空山靈雨)。琴聲如百鳥和鳴,悠揚宛轉。不知不覺間,身周古松上卻停滿了喜鵲,八哥,畫眉,黃鶯和其他一些不知名字的鳥兒。這些鳥兒卻似聽懂了那琴曲一般,和著琴音,叫聲與那琴聲竟似相互應答;一問一和。
一曲已罷,枝上的那些鳥兒慢慢散去。林青兒忽見一株翠竹後似藏有一物,只探出個小小腦袋,眼珠骨碌碌得轉動,身上淡淡黃褐色絨毛,卻原來是隻小猴。那小猴甚是怕生,見林青兒瞅它,吱吱亂叫了兩聲,攀上竹梢,跳躍而走。
自那日後,林青兒便日日攜了桐琴,去古松下練習。那小猴不時前來窺視。林青兒便常于山間摘些果子,喂那小猴。小猴初時尚不敢近人,見林青兒日日餵它,知其並無敵意,故慢慢也與林青兒親近起來。林青兒撫琴時,那小猴便自在一邊玩耍。林青兒心中喜悅,便給那小猴兒取名為“小黃”。小黃極是頑皮,一日戲耍時卻不慎跌下枝頭,登時動彈不得。林青兒急忙看時,所幸卻只是折了腿骨,並無大礙。林青兒將小黃攜至家中。青兒爺爺便替小猴續上腿骨,又于山中採些草藥敷治,只十餘日也便好了。自此後,小黃與青兒更是親近。林青兒便將小黃養於家中。
這日青兒正在屋中整理草藥;。忽見小黃跑進屋中,神態驚惶,不住跳躍,口中吱吱亂叫。心知有異,忙跟著小黃出來,小黃拖著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