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一次,設法打消他們的主意。由於支援部隊正在美國等待開往法國參加戰鬥,需要開闢一個港口,因此馬歇爾主張有必要發動“鐵砧”行動。他還直率地表明,不論在什麼情況下,美軍決不進入巴爾幹各國。只有進攻法國南部時,才派美國援軍到地中海來。
威爾遜將軍發覺自己遭到兩面夾攻。兩個月前,丘吉爾曾責備他未能按照英國戰略家的願望,借一些有說服力的理由取消“鐵砧”計劃。現在,馬歇爾卻以相反的理由逼著他同意這個計劃。在這種情況下,威爾遜將軍只得建議,“就地中海而論”,在伊斯的利亞半島登陸最為適宜,但是關於全面戰略,他不發表意見而讓上級——聯合參謀長委員會去作出判斷。儘管丘吉爾費盡心機,美國人還是我行我素。7月1日,首相打電報給羅斯福,同意在法國南部登陸的計劃。兩天以後,威爾遜接到指令,要他從部下抽調十個師的兵力,準備投入這個代號改為“龍騎兵”的戰役。進攻開始日預定為8月15日。
雖然有了這項決定,英國還是希望更改作戰計劃。在強行登陸前的一週,丘吉爾再次建議,軍隊和登陸艇應繞過西班牙,在比斯開灣沿岸登陸。然而,這次最後的牽制性努力和以前幾次同樣無效。8月15日,當美法軍隊最後在裡維埃拉沿岸登陸時,丘吉爾在近處看著他們上岸。
1944年的前七個月裡,英美戰略家之間為地中海兵力的使用問題曾產生長期的、往往是激烈的爭論,與此同時,他們又為法國和義大利的政治問題發生摩擦。這些問題下文將稍加敘述。現在先概述一下巴爾幹地區的形勢,由於那裡的政治幾乎純粹取決於武裝力量均勢的變化,所以該地區的軍事和政治問題不可分割地糾結在一起,看來最好將土耳其、希臘和南斯拉夫的局勢放在軍事問題這一節里加以敘述。在這些國家中,英國代表盟國的利益採取行動,而美國和蘇聯從不同的觀點出發,都不大過問,偶爾還批評英國的做法。
第二次開羅會議以後,當土耳其人拒絕立即向德國宣戰時,英土兩國官員在安卡拉舉行了會談,以便確定土耳其在參戰之前所需要的物資。會談並不順利。1944年2月初,英國決定停止談判,並召回英國軍事代表團的負責人,還停止向土耳其人提供一切軍需品。可是土耳其人不顧這些措施,也不顧英美兩國大使故意冷淡的外交姿態,拒絕放棄他們的中立。
由於1943年9月義大利的崩潰,大量武器從希臘和南斯拉夫的義大利駐軍手中移交給了已在爭奪地盤的各支游擊隊。德軍已能恢復對主要城市和交通線的控制,但從那時起,游擊隊控制了許多重要地帶,儘管常有變動。這大大提高了他們的軍事和政治地位。
1943年10月間,希臘兩個主要游擊隊組織希臘全國人民解放軍和希臘全國民主同盟之間發生了戰鬥。後來經過英國聯絡官的斡旋,雙方於1944年2月媾和。有關的爭端是,控制戰後希臘政府的問題。希臘全國人民解放軍受了共產黨的強烈影響,採用了共和主義的政治綱領。希臘全國民主同盟雖然原來也信仰共和主義,現在卻反對共產黨,逐漸同保守派和保皇派分子聯合起來。英國的政策是相當含糊的。它的真正目的是對德國人進行最大限度的破壞並施加軍事壓力。另一方面,英國又不願意看到在戰後的希臘出現一個受共產黨影響的共和政府。由於全國人民解放軍是希臘最強大的游擊隊,英國不得不支援其軍事行動而又反對其政治方針。
1944年3月,問題變得尖銳化了。希臘全國人民解放軍以及支援它的政治組織——希臘民族解放陣線一成立了一個臨時政府。不言而喻,這個政府否認了希臘流亡政府的合法地位。由於希臘有了兩個對抗的政府,一個由俄國人支援,一個由英國人支援,英國人擔心象波蘭那樣的問題可能會出現。為了防止這種局面,英國作出努力,採取一些措施促使兩派和解。駐紮在中東的希臘軍隊譁變以後,希臘流亡政府於4月間進行了改組。1944年5月,希臘的政治領袖,包括流亡者、游擊隊代表和國內的政治家,由英國人作出安排,在黎巴嫩召開了一次會議。會上就“王國和共和國”體制問題透過了一項折衷辦法:國王喬治保證,在舉行公民投票以決定未來的政體之前,他不返回希臘。但是,有好幾個月,人們無法肯定地說,希臘共產黨及其同路人是否將接受這項妥協辦法。同時,英國盡力設法增強希臘全國民主同盟的軍事實力,以防止希臘全國人民解放軍取得壓倒的優勢。
南斯拉夫的局勢在許多方面同希臘出現的情況很相象。鐵托的游擊隊和米哈伊洛維奇的游擊隊這兩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