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方很近的距離內進行的。由於外國工人的數目增加了,德國人越來越多隻被用作工頭。招募外國人的工作,是按照招募工人運往德國的工作大致相同的方針進行的。必要時除說服外,還輔之以公開的強迫。“托特協會”究竟僱用了多少德國工人和外國工人,沒有什麼統計數字可查。根據紹克爾於1943年5月17日呈給希特勒的一份報告,僱員的總數已從1942年3月底的二十七萬零九百六十九人增加到十二個月以後的六十九萬六千零三人。然而,招募工作卻繼續進行到1945年,以滿足德國在垂死掙扎階段的需要,因此最後的數字多半大大超過了1943年3月的數字。
德國原來的想法是,把一大部分工業生產,尤其是軍備和軍火工業的生產,集中在德國境內。但是,隨著戰事日趨激烈,把定貨單包給被佔領國家的工廠去生產所獲得的好處也就更為明顯了。大批工人被招往這些工廠裡勞動,被佔領國家的生產對德國的作戰於是就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了。
可是,招募工作開始出現了困難。到1942年底,後備勞動力已經不足以應付對他們提出的全部需要了;為被佔領國家的工廠招工的工作,開始同招工送往德國的工作發生了衝突。由於紹克爾作為勞動力分配全權代表,有責任為德國提供工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