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部分(1 / 4)

大利軍隊的看法。有幾個星期,他們僅僅給予義大利不涉及派遣德國軍隊的那種援助,免得由於義大利的另一次失敗而使他們可能陷入重圍。另一方面,儘管義大利人和陸軍總司令部的態度都令人沮喪,德國人畢竟還是作好了派遣一個裝甲師到北非去的準備,這時約德爾卻對一個義大利採購代表團說,這項計劃之所以擱置起來是因為發生了“信任危機”的緣故。在柏林的義大利外交官自然開始以為,德國人簡直是在聽任他們的國家毀滅了。

到了新年,希特勒已經決定:多做一點工作使義大利人繼續作戰是值得的,不過他必須避免過分強烈地主張德國應起領導作用,以免得罪墨索里尼。他為了軸心國的威望,為了使英國人沒有機會透過北非把他們的軍隊連線起來,決定要保住利比亞。他暫時還打算派一支遠征軍到阿爾巴尼亞去,使義大利人能夠守住他們的陣地並同希臘和“英…希”部隊的主力交戰,可是到了1月的第三週他和墨索里尼在貝希特斯加登會議上見面時,他又在這一點上改變了主意。希特勒堅持要墨索里尼到德國來舉行會議。雖然墨索里尼在抵達時對齊亞諾說,他那時多麼怕見希特勒,可是等他離開貝希特斯加登時,又同前幾次一樣,似乎對於這次經歷感到興高采烈。

希特勒提出不派兵到阿爾巴尼亞去的理由是,這樣一來會引起人們過分注意他自己進攻希臘的計劃。墨索里尼不斷催促他那些按兵不動的司令官於3月9…21日進攻希臘人,可是他的希望落空了,他不得不等待德國的入侵——同時相當驚慌不定,唯恐南斯拉夫會襲擊阜姆、薩拉或者斯庫臺。關於軸心國佔領希臘和南斯拉夫的經過,將在《概覽》的另一卷中加以敘述。這裡要說的只是:義大利軍隊在爭先侵入希臘時極力想勝過他們的盟友,結果卻沒有成功;希臘人是向德國人投降的;停戰條件僅僅對義大利人說了一聲“請原諒”就決定下來了;德國草草擬訂的瓜分南斯拉夫和成立希臘佔領政權的辦法,使義大利受了一肚子氣,而德國自己卻得到了大部分好處。

與此同時,德國的增援部隊已經到達北非。那年年初,鑑於利比亞缺乏港口裝置。一支較大的部隊又有被截斷的危險,希特勒原來打算只派一個反坦克團去,可是2月3日他在一次軍事會議上宣佈,他終於決定派一支裝甲部隊到那裡去,理由是:如果英國人征服了利比亞全境,他們就可以用手槍對準義大利的頭部,逼使它講和,而且他們還可以抽出十二個師來用在敘利亞,以支援土耳其。2月14日,非洲軍團在埃爾溫·隆美爾中將(後升為陸軍元帥)的指揮下,開始在的黎波里登陸。隆美爾於3月24日發動反攻,4月4日重新佔領了班加西,10日越過了埃及邊境,雖然英國人繼續據守著託卜魯克。這完全是降美爾自動採取的行動,他的大膽進攻使他同北非意軍司令加里波迪將軍發生了一場忿怒的爭吵,幸虧這時最高統帥部發來了一份電報,使他在對待義大利人方面完全可以自由行動,所以結果隆美爾取得了勝利。

隆美爾在作戰方面原來應該受義大利最高司令部和北非意軍司令部指揮,但是他越過意軍司令部直接接受德軍最高統帥部的命令,這並不是僅有的一次(1942年8月,他改歸意軍最高司令部直接節制)。他深得在他麾下作戰的義大利軍人的愛戴,可是他同意軍司令部人員的關係卻始終不好。對非洲軍團說來,比同義大利人的磨擦更為嚴重的一個障礙是,希特勒和陸軍總司令部對北非戰線可能出現的情況顯得毫無興趣。勃勞希契於2月8日曾提出意見,反對從對希臘和俄國的作戰部署中抽走裝甲部隊。哈爾德對隆美爾說,他的部隊是可以犧牲的,其作用只在於盡可能延遲義大利在利比亞的崩潰。再則,因為給養困難,德軍在非洲最多隻能維持兩三個師。隆美爾在他的回憶錄中也常常發牢騷說,非洲軍團的兵員和物資都非常缺乏。

降美爾部隊的開到利比亞,使義大利進一步捲進了納粹機器。德國人在義大利和非洲建立了他們自己的補給站和通訊組織。他們還集體地和個別地使這個國家已經破產的經濟承擔了新的負擔。另一方面,義大利人自然還擔心德國人帶來了大批暗藏的間諜、蓋世太保特務和第五縱隊。例如,人們開始認為,只要義大利一旦出現背棄軸心國的跡象,就會有數以千計的納粹恐怖分子在羅馬和其他城市裡行動起來。雖然在1943年7…8月間希特勒的陸海軍會議記錄中並沒有出現這樣一項計劃的痕跡,害怕這項計劃的心理對巴多里奧政府卻具有一種使軍心民心渙散的作用。倘使德國人自己製造了這種流言,那倒是很值得的。

法西斯政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