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3 / 4)

問題。原來是,德國公使曾提出,英國佈雷的後果,可能把丹麥捲進去,希望丹麥對此有正式的答覆;他也希望再度得到保證,丹麥不會進一步徵兵。於是蒙克立刻為此草擬了一個宣告,用電話通知馮·倫特…芬克。他向這位公使保證,一旦遇到任何困難,丹麥政府將“本著歷來解決丹麥與德國之間的複雜問題時同樣的友好精神,努力予以消除。”

當天深晚,莫赫爾發現薩黑又有一份報告發到部裡等著他,報告指出,從施維鈉謬德出發的德國艦隊可能開往納爾維克,並警告丹麥政府沒有理由樂觀。德國對挪威的行動是否對德國有利,德國人自己會決定,不管丹麥政府怎樣想法。蒙克和莫赫爾認為這封電報沒有特別重要之處,因而未採取行動,儘管這封電報還有附言,說瑞典駐柏林公使推斷,德國的計劃是“完全或區域性佔領丹麥和挪威”。

4月9日凌晨4時,馮·倫特…芬克要求在二十分鐘之內同丹麥外交大臣在他的家中會面。蒙克報告了首相,斯陶寧又通知了防守部隊的一些領導。馮·倫特…芬克遞給德國政府一份照會,宣告德軍正在越過邊界,在沿岸若干地點登陸。他敦促對方不準丹麥軍隊抵抗,說這樣做只能造成流血,他要求對方立即答覆表明丹麥的態度,威脅說德國戰鬥機馬上就要飛到哥本哈根準備攻擊。外交大臣抗議這種侵犯丹麥中立的行為,並要求有時間向國王和首相報告。這一點得到了德國公使的讓步,但是他強調事情非常緊急。

與此同時,陸軍部和海軍部已得到報告,說入侵已經開始,並已在哥本哈根本身有登陸情況。凌晨5時剛過,斯陶寧、蒙克和國防大臣暨三軍參謀長覲見了國王。他們一致認為不可能進行有效的抵抗,儘管普里奧爾將軍(陸軍參謀長)極力主張應當繼續抵抗下去。可是其餘在場的人爭論說,這樣做結果不會有什麼兩樣。丹麥政府仍然需要與德國政府達成和平解決,但是,在那種情況下,條件就不那麼有利了。會議在清晨6時結束,國王同意作出停止抵抗的決定。於是通知馮·倫特…芬克,說已下令防守軍隊停止戰鬥。邊境的守軍曾英勇地進行抵抗,損失了許多人。

在這次會議後,大臣們又碰了一次頭,決定在下午召開議會,並邀請反對黨參加政府。這個邀請被接受了。

第二章 挪威:德國入侵以前的政治情況

1939年時,除了瑞典之外,挪威是歐洲唯一的從1814年以來享有持續的和平,即享有四個世代多的和平的國家。因此,當戰爭在1939年爆發時,挪威對自身的防衛毫無準備。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整個時期,挪威政府奉行的政策旨在把用於國防的費用和人力控制在最低限度,因為挪威愛好和平的傳統具有一種真正的道德上的標準。政府和人民都幻想世界正逐漸變得更加太平,把戰爭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正日益過時。他們幻想,國際間爭端的和平解決,已經很好地得到條約的保證,而國際聯盟這個國際性的組織也已經成立,它將進一步保證以和平的方法解決國際間的糾紛。因此,在挪威人的心目中,戰爭的危險即使沒有完全消除,也是大大地減少了。不過,對於推行一種能提供更有效的國防的政策,在挪威也不是沒有支持者。有兩個私人團體,挪威防務協會(NorgesForsvarsforening)和挪威海防協會(Foreningen for NorgesSjφforsvar)就做了大量工作,傳播有關防務的知識,喚起民眾對此關心;可是它們的會員人數很少。可以說,所有的政黨對挪威國防的削弱都負有責任,這是由1927年和1933年的兩項立法所造成的,後一項立法的條款並且是在不顧軍方激烈而斷然反對的情況下執行的。不過,在確定哪一方面應負多少責任時,必須記住,從1927年起,工黨就是最強大的一個政黨,它的影響是任何執政的政府所不能忽視的。

這就是工黨在1935年3月上臺時的情形。首相約翰·尼加德斯沃爾德是贊成和平主義的,而外交大臣哈夫丹·科特教授和國防大臣弗雷德裡克·蒙森則是道道地地的和平主義者。反對科特的人擔心,他是一個學者,他的外交政策可能不切實際,但是後來證明,這種擔心是沒有根據的。科特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例如在義大利與衣索比亞的衝突中,他非常不情願以任何方式使挪威承擔義務,雖然他沒有做過任何一件事可被說成是不履行國際聯盟盟約規定的義務。根據這種外交政策,挪威是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中第一個(結果也是唯一的國家)批准與英國在1938年12月訂立的海軍條約,這個條約被看作是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