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認為它只不過是嚇唬人罷了。
日本的這些集團雖然在其他方面意見不一致,但是在同意向美國提出建議這一點上卻有共同之處。這是因為:反對松岡的一派希望這個建議有助於事態的演變而破壞松岡一手策劃的事;擁護松岡的一派則認為這一建議將有利於達到三國公約的目標。在1940年11月到1941年1月這三個月內,東京出現了幾起不可思議的怪事,上述情況至少似乎可以合理地解釋所以會發生這些怪事的原因。
在這幾件怪事中,第一件是任命海軍大將野村吉三郎接替堀內為駐美大使。人們還記得,野村曾經是阿部內閣的外相,後來由於在長江下游的問題上提出讓步的建議,曾引起陸軍的憤慨。此後,他退出政界,一直過著隱居生活。人們知道,他是不贊成簽訂三國公約的。但是,這時有人卻敦促他出來擔任駐華盛頓大使,他謝絕了兩次,最後仍然同意了,一部分原因是出於他自己的責任感,另一部分原因是軍方的高階官員保證支援他進行努力,以同美國改善關係。
1940年12月,紐約馬裡諾爾天主教對外傳教協會總會長沃爾什主教和該會行政幹事德勞特神父為傳教事去東京。日本合作銀行的高階職員三河和日本陸軍省軍事局的巖倉大佐(局長是武藤將軍)同他們進行了接觸,目的是想說服這兩位高階宗教界人士將一份非正式的信件轉交華盛頓當局。這樣做原是近衛本人的主張。這兩位宗教界人士同近衛、武藤、松岡和其他一些人交談了幾次。在與近衛、武藤和巖倉的談話中,他們得到的印象是,日本準備廢除三國公約,即使不是正式廢除,也是使其名存實亡,同時日本還準備恢復中國以前的狀態。1941年1月,沃爾什主教和德勞特神父攜帶近衛的這份機密備忘錄返回美國。他們請教郵政管理局局長弗蘭克·C·沃克——一位知名的天主教徒——如何處理此事。後來,透過沃克的安排,他們於1月23日得到美國總統和國務卿接見。日本政府的秘密建議是,日本雖仍承擔三國公約的義務,但是,德國如進攻美國,日本同意支援美國。作為交換條件,美國必須協同日本,促使中日戰爭結束,並阻止任何其他國家改變東南亞的形勢。
與此同時,日本在華盛頓還有一個非官方的秘密使者。此人是橋本鐵馬;在這之前,他在東京曾經同格魯和杜曼會晤過。橋本聲稱,近衛、木戶、平沼、三河、東條都信任和支援他。他雖不親美,但是反蘇。很顯然,他代表了那些反對松岡的日本人的意見,這些人對松岡鼓吹的談判日蘇條約的政策是不以為然的。橋本的任務,實際上是想探聽美國人的意見,並想為解決太平洋地區的問題提出一些可能進行談判的基礎。橋本雖然同美國國務院官員已經談過幾次,但是他的活動並無具體結果。
赫爾對沃爾什和德勞特轉來的建議書,抱不信任態度。他認為,日本政府的心意絲毫沒有改變,只不過是希望擺脫在中國的困境,以便放手在東南亞進一步冒險。再說,他除了透過正規的往來渠道外,不想透過其他渠道同日本政府進行任何談判。因此,他勸告美國總統暫時觀望,看看野村來了以後談些什麼。羅斯福表示同意。2月14日,野村遞交了國書,但是他並沒有接到特別指示,而且在那時,他顯然還不知道沃爾什和德勞特帶來的建議信。與此同時,三河已經以近衛的秘密使者的身分到達美國。他同德勞特進行了幾次會談,這些會談的內容透過郵政管理局局長的關係傳達給赫爾。到3月17日,三河和德勞特已經草擬了一份方案,作為解決美日分歧的基礎。但是,近衛如欲瞞過日本外務省而同美國政府締結某種協定,他將感到失望。3月8日,赫爾告訴野村說,雖然他對某些“好心人”為改善關係所作出的努力表示感激,但是他只能透過委派的大使正式同日本政府打交道。野村在會談中說,巖倉大佐即將來美國給他做顧問,因為巖倉對日中之間的和談建議非常熟悉。接近3月底的時候,巖倉抵達美國。他同野村一起參加了對德勞特…三河建議草案的修改工作。4月9日,沃克將這些建議轉達給赫爾。修正建議的主要內容包括:歐洲戰爭、中日戰事以及太平洋地區的形勢。
關於第一點,日本政府將宣告:三國公約的目的在於防衛,只有在其中一國遭到目前尚未捲入歐洲戰爭的國家侵犯時,才履行該公約規定的軍事義務。美國政府將宣告:它無意締結任何“侵略同盟”去幫助一個國家反對另一個國家,美國對歐洲戰爭的態度將“完全出於保護本國的福利和安全的考慮”。
關於中日衝突問題,建議美國總統向蔣介石建議在如下基礎上同日本媾和,即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