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任何積極的行動來促其實現。馬歇爾等人擔心開闢巴爾幹戰線必將導致人力和資源的消耗,有些美國人也懷疑丘吉爾是想使用美國的人力和物資在地中海地區建立一個英國勢力範圍,作為一種對俄國的平衡力量。然而,土耳其軍隊的助戰以及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開放會給盟國事業帶來的實際利益,這簡直是不能否認的。因此,在卡薩布蘭卡商定,英國人可以在土耳其便宜行事,以便盡一切可能使土耳其人參戰。
丘吉爾立即決定親自出馬,試圖說服土耳其人按照他的計劃行事。他能夠迫使英國內閣勉強同意他的計劃。然後等卡薩布蘭卡會議一結束,他就動身東行,往埃及和阿達納去,他安排好同土耳其總統伊斯麥特·伊諾努在那裡會晤。會議於1943年1月30…31日舉行。丘吉爾表示願意向伊諾努提供軍事物資,並提出如土耳其一旦參戰將能立即獲得特別部隊的支援,最終並將獲得駐波斯和敘利亞的英國部隊的支援。伊諾努及其土耳其同事樂於接受軍事物資,儘管丘吉爾竭力想使他們相信:一個戰後的國際組織將能保證土耳其抵禦可能來自俄國的任何威脅,儘管他竭力向他們證明,土耳其在戰後世界上最安全的地位莫過於能廁身於戰勝國之列,把它的軍隊和英國軍隊安安穩穩地駐紮在巴爾幹各國,土耳其人卻仍然拒絕作出參戰的保證。丘吉爾只好在他的偉大計劃未能實現的情況下離去,但他對能夠建立英國…土耳其聯合軍事委員會一事,還是滿意的,因為可以依靠這個機構以物資加強土耳其軍隊,並增強英國在土耳其政府的會議上的影響。達成的協議成果要比丘吉爾原來所希望的為小,但丘吉爾還是不肯放棄他那個誘使土耳其參戰的計劃。
在卡薩布蘭卡會議上作出的軍事決定只有一部分付諸實行了。在地中海,對西西里的進攻是按照計劃進行的。在太平洋,日本人結果比原先所想象的要頑強,而在緬甸,奪回它的嘗試很可悲地失敗了。在卡薩布蘭卡,英美之間戰略上的意見分歧並沒有真正得到解決,也未為1943年餘下的日子訂出雙方必須嚴格遵守的計劃。結果是一種妥協,這種妥協寫在紙上的比參加會議者心中願意接受的要廣泛得多。不過,對最近將來的打算還是達成了協議:進攻西西里,已在索羅門群島和新幾內亞發動的攻勢將繼續下去。在船隻不足的問題得到解決和突尼西亞的結局變得明朗以前,任何長期計劃必然會受大量不定因素的影響,以致對什麼也不能明確地作出決定。因此,似乎可以公平地說,一切能夠明智地去做的事,當時全已經做了。
如同以往一樣,俄國同西方盟國關係的冷熱主要是隨著1943年上半年的軍事事態和戰略決定而轉變的。斯大林所要的是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他擔心的是英國人和美國人袖手一旁,不全力以赴地打仗,等待德國和俄國彼此在戰場上精疲力竭。斯大林對羅斯福和丘吉爾的舉動是隨著西方國家的軍事行動和政策是符合他所希望的格局還是他所擔心的格局而變化的。蘇聯對英美的熱忱的一切主要變化,完全能夠直接同軍事形勢的變化聯絡起來。
在聽到進攻北非的訊息後,斯大林發表了一個表示歡迎的宣告。他在宣告中把這件事說成是:
……一件意義極為重大的突出事件,它顯示出盟國武裝部隊的成長,併為意德聯盟在最近的將來日趨瓦解展開前景。……
要估計這個戰役已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地減輕了對蘇聯的直接壓力,目前還為時過早。但可以有把握地說,效果是不會很小的。……
但是斯大林沒有錯過重提第二戰場這個話題的機會。他從北非登陸戰役中預見到的利益之一是:“……該戰役將為在更接近德國各重要中心的歐洲地區開闢第二戰場創造先決條件。……”
卡薩布蘭卡會議上的決議是在一份由羅斯福和丘吉爾於1943年1月26日聯名發出的電報中對斯大林宣佈的。電報的措詞顯然很含糊,僅僅告訴斯大林說,他們當前的意圖是肅清北非,然後“儘早地在地中海地區開始大規模的水陸兩棲軍事行動”。關於第二戰場,這份電報只說英國和美國軍隊將“準備在切實可行的時刻重新進入歐洲大陸”。
很自然,斯大林要求知道更多的細節。作為答覆,丘吉爾在2月初就把進攻西西里的決定告訴了斯大林,並用下面這段話來描述進攻歐洲的計劃:
我們還在我們的資源許可的範圍內,加緊準備在8月間進行由英美部隊參加的橫渡海峽的軍事行動。在這個問題上船隻和突擊用的登陸艇又是限制的因素。如果這次軍事行動由於天氣或者其他原因而推遲的話,我們將準備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