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部分(3 / 4)

在早期出現過一片混亂,但後來還是十分成功,英國和俄國在工業、農業、交通運輸等方面作了非凡的努力,各聯合委員會種種努力也使工作合理化,互助制度又卓有成效,當我們考慮到這些成績時我們似乎可以很公正地說,為了在一場共同的戰爭中更為有效地進行合作,各盟國的確表現出了非凡的魄力和想象力,打破了在國際和國內經濟關係方面的各種傳統形式。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來就沒有取得這樣的成就,軸心國也從來沒有取得這樣的成就,甚至在1941年,事先也從來沒有想象到會取得這樣的成就。

到了1942年底,指揮盟國作戰的行政機構已經成功地發展起來,事實證明,在戰爭後期只有少數幾次改變是必要的。盟國之間合作的新的行政機構也開始發揮它的作用。以前連做夢也沒有想到會有這樣大規模的軍需品生產和物資供應,這些東西與其說是按照財政標準,還不如說是按照軍事和政治標準分派給了世界各地的盟軍。這個事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偉大的創舉之一。各國經濟的界限都被衝破了。以華盛頓為核心的盟國指揮中心已經強大到足以對各國經濟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已把它們聯合成為一個或多或少通力合作的整體。大聯盟不僅是政治上和軍事上的聯盟,更真實的還是經濟上的聯盟。

1942年的頭三個月裡,日本在西南太平洋和東南亞獲得了一系列驚人的勝利。日軍的兵力比盟國在這些地區所能提供的全部力量都佔優勢,甚至當日本部隊在當地人數較少的時候,象在新加坡的時候那樣,他們的戰術、士氣和熱帶作戰的訓練也比盟國方面優越得多,足以確保他們相當輕易地取得勝利。

在太平洋,盟國唯一有希望的地點是菲律賓群島中的主要島嶼呂宋島上的巴丹半島。在那裡,守軍誓死保衛,成功地抵擋住了日軍四個月的進攻。美國和菲律賓部隊在佔優勢的日軍進攻下,撤出了馬尼拉(1942年1月2日被攻佔),在巴丹半島上建立起一條連續不斷的防線。日本人感到這條防線很難突破。當時負責指揮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迅速地獲得了很大的聲望。看來只有他的部隊才能夠阻止日軍的進攻。但是這種英勇的抵抗沒有外援是不可能無限期地繼續下去的。遼闊的太平洋和日軍所掌握的制海權與制空權使增援成為不可能的事情。只有少數船隻、潛艇和飛機成功地到達菲律賓,帶去了少量的補給品。當日軍的進攻向南伸展時,救援的希望越來越少了,而隨著希望的渺茫,補給品和作戰的人力也都在減少。1942年4月9日,巴丹的守軍投降了,5月6日,在馬尼拉灣的一個島嶼要塞哥黎希律上,當菲律賓最後殘餘的守軍全部投降時,美國國旗降落下來了。

在這慘痛的結局到來前,麥克阿瑟將軍已於3月11日乘坐魚雷艇和飛機到達南方的澳大利亞去承擔起更高的指揮職務。菲律賓的挫敗,使他個人受到很大的刺激。麥克阿瑟對菲律賓的感情和他要儘快打回去的強烈願望,對於太平洋戰爭中後來的戰略決策有著重要的影響,但在1942年的黑暗年代裡,巴丹的保衛在心理上產生了重大的意義。美國人對自己及菲律賓部隊的戰鬥可以感到相當自豪。

然而,從全面的觀點來看,巴丹的後衛戰鬥僅僅是一個插曲。日本人的主要矛頭是指向更東南的地區。在阿卡迪亞會議上,盟國已經委任韋維爾將軍去保衛那個受威脅的地區。但是要求他建立起來的統一的盟軍指揮部還沒有開始工作,日軍的攻勢已經把它打得粉碎了。1942年1月10日,韋維爾到達爪哇的巴達維亞來就任他的新職。可是要他統率的部隊實在太少了。盟國的海軍顯著地不及日本,盟國的空軍甚至處於更不利的地位。日本人具有海空兩軍的優勢,幾乎能夠隨心所欲地進行攻擊,他們在荷屬東印度群島和西南太平洋的島嶼上一處又一處登陸,還在馬來亞包抄到英國的戰線後方,並且威脅著澳大利亞。

韋維爾還不得不面對著他自己陣營內部的複雜的矛盾。在阿卡迪亞會議上決定成立美英荷澳聯軍司令部時,事先並沒有同荷蘭商量過,因此荷蘭感到不快是可以理解的。後來經羅斯福和丘吉爾撫慰解釋,荷蘭才同意了這種安排,但是儘管如此,還是留下了強烈的反感。成功本來會很快消除這種反感的,然而災難卻起了相反的作用。荷蘭的海軍將領們因為發覺他們島嶼的保衛工作掌握在英美軍官的手裡而感到很憤慨,同時又沒有多少時間去解決參謀聯絡程式和訊號佈置等等方面所存在的問題。結果,最高司令部始終沒有很好地工作過,特別是在新加坡淪陷以後。隨著英國的軍事威望大大下降,韋維爾將軍的軍權也下降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