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靠進出口生活下去,所以一切其他的考慮都不得不根據這個事實來衡量。英國的壓倒一切的國內經濟問題是一個國際問題:提高出口的水平,使英國政府和人民可以償付必需的進口並支付他們對外的其他財政義務。
1944年11月同美國締結的經濟協定,為恢復英國工業、重整出口貿易以及逐步減少租借物資提供了一個開端。不過這個協定是以對日戰爭將持續到1946年,在租借協定期滿以前英國經濟可以有時間逐步重新整頓就緒這個假定為基礎的。對日戰爭意想不到地提早結束,導致租借協定突然在1945年9月2日一下子廢除了,這時英國工業還沒有準備好重新開始大規模出口,英國的經濟總的說來也還不能希望哪怕是勉強地自立。結果,同美國進行新的商談成為勢所必行的了。
英國的險惡的國際經濟形勢,使任何人也無法想象,取消戰時的管制就能自動恢復戰前的經濟方式。國內遭到的重大損害與情況的日益惡化,使這樣一個計劃更不可能。而1945年的大選使一個自稱是社會主義者的工黨政府出來執政的這一事實,說明了公眾的意見已經有了多大的轉變,遠遠不想恢復戰前的“正常秩序”了。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