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芬蘭,發現那裡的情況很嚴重,回到美國後呼籲給予援助。結果,寄來了一大批贈品包裹,暫時緩和了芬蘭的困難。使經濟形勢更加複雜化的是,停戰時約有四十萬卡累利阿人遷入芬蘭,這些新增加的農業人口都需要土地和住所。芬蘭人不得不在自己經濟本已極其拮据的時候收容安置這些人。1945年春,議會透過兩項法案,授權政府徵用土地和其他財產。卡累利阿族農戶有的同芬蘭族農戶合營一個農莊,有的在原有的農莊旁邊另外新建農莊。由於可耕地不足,很多家庭分配到的是需要開墾的森林地。
(五)芬蘭對“戰爭罪行”的審判
根據停戰協定第十三條,芬蘭有責任“同各盟國合作逮捕和審判被控犯有戰爭罪行的人”。巴錫基維在大選前對戰時領導人所採取的措施,俄國人是不滿意的,1945年7月,當內政部長、共產黨人萊諾宣佈許多人被捕同芬蘭軍官中隱藏武器的陰謀暴露有關時,俄國人就更不耐煩了。如果聽任戰爭罪行問題再拖延下去,蘇方的不耐煩有突然爆發為惱怒的危險,因此巴錫基維面臨著非立即採取行動不可的局面。
7月28日,為調查從1938年到停戰為止這一段時期內芬蘭政府的政策而設立的“霍恩博格委員會”發表了一份報告。這份報告後來就成了戰時領導人被控罪狀的主要內容。報告發表後,巴錫基維政府起草了一項法案,規定成立一個由十二人組成的審訊戰犯的特別法庭。9月11日,正當左翼方面的鼓動造成一場政府危機時,巴錫基維把這個法案作為對他內閣的信任問題提出來,芬蘭議會當即以一百二十九票對十二票透過了這個法案。11月6日,有八名受到指控的戰時領導過芬蘭的政界人物被捕。對他們的審訊於11月15日開始。由檢察官宣讀起訴書並提出證據,審訊一直延續到1946年2月2日,中間休庭兩次。第一次開庭從11月15日起到17日止,然後休庭到12月10日,讓被告有時間準備答辯。在12月10日到21日第二次開庭期間,賴提和唐納的自我辯護詞一度使氣氛相當緊張。最後一次開庭從1月9日起延續到2月2日,對這次審訊的新聞報道比對以前的一些報道檢查得更為仔細。
如果說,在1945年的選舉中沒有蘇聯政府進行干預的跡象,這次審判的情況就完全兩樣了。巴錫基維似乎經常跟盟國管制委員會主席日丹諾夫商談,以設法減少俄國人對西方司法方式的猜疑,並使法庭作出的結論能為俄國人所接受。蘇聯政府不許賴提的律師提出有關“冬季戰爭”的證據,從而干預了為賴提進行的辯護。盟國管制委員會透過它的蘇聯主席對賴提證詞在芬蘭國內的發表預先作了審查。同時蘇聯報刊對八個被控的領導人開展了一次宣傳運動。俄國人雖然施加影響並有時進行干預,但他們還是注意讓芬蘭人自己主持審判,讓他們照芬蘭的司法程式辦事。在和盟國管制委員會長時間磋商之後,芬蘭政府於2月21日宣佈八個被告全都有罪,分別判處兩年到十年徒刑。管制委員會對判刑沒有提出正式異議;但是,蘇聯報刊雖同意審判的結果,卻很不滿意人們竟對這些“反動的”領導人表現出這麼多的同情。
“戰爭罪行”審判的主要結果之一是它對曼納海姆總統的名譽的影響。這位極得人心的芬蘭前總司令自1945年春天以來一直在生病,不時把他的許多總統職責委託巴錫基維代行。審訊開始時,他正在葡萄牙南部養病。也許就是因為他很得人心,蘇聯報刊在攻擊各被告時沒有點他的名。但是,審訊中出示了他的證詞,連同關於他在1941年同德國人配合作戰計劃中所起的作用、他在對英作戰問題上應負的責任以及他推薦締結賴提…裡賓特洛甫條約等的證據。主要由於曼納海姆同戰時政府有關係,蘇聯在審訊結束後施加壓力,要他去職,而且,不管是否由於蘇方這種要求的結果,政府在1946年3月宣佈,嚴重的健康狀況迫使他辭去了總統職務。
(六)佩卡拉政府和1946年3月到1947年2月的對蘇關係
曼納海姆辭職後,芬蘭議會的議員們在1946年3月9日舉行了一次特別選舉,選出巴錫基維繼任總統。巴錫基維在決定總理人選問題上花了一些時間,但在3月24日他要求前國防部長佩卡拉組織內閣。佩卡拉是社會主義統一黨黨員(該黨是人民民主聯盟的一個組成部分),可以預料,他組成的政府將比巴錫基維的政府更左。佩卡拉分配了六個部長職位給人民民主聯盟的成員,其中三人是共產黨人。新任總理立即宣佈他打算推行“和平”政策,打算進一步加強他的前任所建立的對蘇友好關係。4月間,為了表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