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煽動政變,藉以用親軸心國的政府來取代與盟國友好的政府。美國於是又增加配給了巴西一批武器,其南大西洋艦隊並訪問了蒙得維的亞。阿根廷外交部長獲悉,美國政府打算發表宣告指責阿根廷同玻利維亞的革命有牽連,並且是對鄰國政府搞顛覆活動的基地。美國準備著手凍結阿根廷在美國的資產,除非阿根廷政府準備同軸心國斷絕關係,並採取有力行動來取締納粹間諜和他們在阿根廷的民族主義的支持者。
拉米雷斯面對這種情況決定依順美國。1944年1月26日,他同德國和日本斷絕了關係,並答應在國內進行全面清洗。為了付諸實施,採取了一些嘗試性的步驟,然而,上校集團無意讓拉米雷斯改變阿根廷的外交政策。於是當副總統法雷爾離開了布宜諾斯艾利斯時,雙方發生了破裂。2月25日,庇隆上校發動了第二次政變,廢黜了拉米雷斯,以更聽話的法雷爾取而代之。
赫爾對此深為惱火。他要求反軸心國的國家組成統一戰線,來反對法雷爾政權。除了智利、巴拉圭和玻利維亞這些與阿根廷接壤的國家以外,其他美洲國家都被說服不承認這個新政府。3月4日,斯退丁紐斯以代理國務卿的身份發表了一項宣告,指出鑑於拉米雷斯已被反對西半球防衛合作的集團所推翻,駐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美國大使已奉命在事態進一步發展之前,不同新政權進行官方聯絡。第二天,艾登在下院說,鑑於圍繞拉米雷斯將軍將權力委託給副總統這一問題的情況不明,英國大使已奉命同阿根廷政府的聯絡僅僅限於例行公事方面。
在隨後的幾個月裡,法雷爾政權的一些行動使人們更有理由表示關注。政府加緊推行了按照極權主義的方針來改組國家的一些步驟。他們沒有采取任何反對軸心國及其支持者的行動。他們愈來愈敵視外國人的企業,並強調加緊重整軍備的重要性。6月10日在拉普拉塔大學主持一次國防講座的儀式上,庇隆說,使用武力作為達到本國目標的一種手段是正當的。阿根廷事態的發展使赫爾深信有必要採取更堅強的行動。6月22日,美國給其他美洲國家和英國遞交了備忘錄,聲稱法雷爾眾所周知地公開給予了聯合國家的敵人以周密的援助。並通知它們美國大使正被召回,要求它們採取類似的行動。7月26日,國務院釋出了一份對阿根廷的公開指控書,詳細闡述了它6月22日的秘密備忘錄以及在7月20日發出的第二份備忘錄。
當時,拉丁美洲一些國家的政府,除了已承認法雷爾政權者外,同意了召回它們的大使進行磋商,儘管其中有一些國家是很勉強的。英國政府也採取了相同的行動。
阿根廷之能以對美國奉行獨立的政策,多半是因為它在財政貿易上同英國有著密切聯絡的緣故。因此,在過去的這一年中,赫爾曾多次試圖勸說英國政府一起對阿根廷政府施加強大壓力。可是,英國政府鑑於它在阿根廷有大量投資和在戰時要依靠來自阿根廷的進口貨,不願意同阿根廷的友好關係疏遠。而且,英國早已處於定量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少得可憐的肉類供應有三分之二要仰給於阿根廷。因此,在1943年12月至1944年1月期間,在拉米雷斯同意與軸心國斷絕關係之前,對赫爾提出的參加對阿根廷的經濟制裁或召回大使的呼籲,英國政府是抵制的。在法雷爾政變之後,美國又企圖勸說英國政府同美國一起對阿根廷新政府採取共同行動。英國政府本想與法雷爾政權達成一項協議,而極不願意召回大使以加深兩國之間的裂痕。雖然這樣,在6月30日赫爾說服羅斯福親自向丘吉爾提出過這個問題之後,英國首相才勉強地同意召回大使戴維·凱利爵士。與此同時,丘吉爾明確表示他完全不贊成美國的政策。英國政府不顧赫爾的壓力,硬是不肯走得比這更遠一些。赫爾這時對阿根廷越發惱怒,而且對國內外凡不準備同意他的高壓政策的人都不耐煩了。8月16日,阿根廷在美國剩下的黃金儲備被凍結;9月,美國商船被禁止駛往阿根廷港口。
美國國務院的強硬政策,雖然受到美國大多數報紙和公眾的鼓勵,但卻遭到了薩姆納·韋爾斯的強烈反對。他爭辯說,不干涉內政是睦鄰政策的基本原則。韋爾斯在報刊上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宣稱,一個國家的民主不可能由外國人強加給它,高壓政策只會加強法雷爾政權,使其他美洲共和國惶惑不安,並且很可能導致美洲國家體系的瓦解。
第二節 玻利維亞的軍事政變
1943年12月的玻利維亞軍事政變,雖然被歸咎於阿根廷政府和納粹的影響,但它並不是什麼新鮮的事。玻利維亞政局不穩定已有很長的歷史了,考慮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