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海上航行的實際威脅,而且還使得日本能在12月與1 月間派遣輔助遠征隊去佔領英屬北婆羅洲的沙澇越、汶萊和亞庇。在馬來亞,山下奉文將軍領導的訓練有素、指揮有方的部隊,在這個半島上殺出一條路,到1 月底,到達新加坡島與大陸之間的柔佛海峽。2 月9 日,他們成功地渡過了這個海峽。一個星期以後,即2 月15日,珀西瓦爾將軍和他所指揮的七萬軍隊投降了。
新加坡陷落時,日本已經向南蘇門答臘的巨港發動進攻了;巨港於2 月16日陷落,這使舊本掃清了進攻爪哇的障礙。2 月17日,盟國的一支由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的艦隊在爪哇海的海戰中被擊敗。緊接著,日本從東西兩面迅速侵入爪哇。3 月5日,攻下了巴達維亞;3月9 日,荷蘭軍隊被迫投降。日本對東印度群島的征服至此告成。
現在就只剩下緬甸了。緬甸在1 月下旬遭到一支從暹羅開來的日軍的入侵。英國的防衛部隊寡不敵眾,被迫於3 月7 日撤離仰光,退守緬甸中部。在那裡,他們同來自雲南支援他們的中國第五軍會師。日軍暫時被堵住了。但是接著,來自暹羅北部的一支日本生力軍突然襲擊並擊潰了中國第六軍(該軍正在守護通向臘戍和雲南的通道)。3 月底,日軍切斷滇緬公路,進入臘戍。這樣一來,就包圍了遠在西邊的英國軍隊和中國軍隊,迫使他們撤退;直到那些倖存者透過叢林和山區逃入阿薩姆,撤退才完畢。因此,到5 月底,緬甸也落入了日本徵服者手中。
這樣,到1942年夏,日本的大東亞美夢似乎已經實現了。它的軍隊佔領了從滿洲到新幾內亞的廣大地區。這些地區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居住著在政治、文化發展方面大不相同的無數民族。現在我們再來看一看,日軍的入侵,在這許多屬於不同民族和種族以及具有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的人民中,究竟引起了什麼樣的暫時的和永久的變化。
第二節 被佔領國家中的演變
(一)滿洲國
滿洲國具有雙重特點。它是日本在1931年開始的征服進軍過程中第一個被佔領的地區,同時,它也是帝國主義新型式的第一個樣板。這種型式避開了直截了當的吞併,而是玩弄表面上算是獨立國家、實際上則是傀儡政權的花招。這有兩個好處:首先,它使日本可以駁斥關於掠奪他國領土的譴責:其次,當外國在滿洲的利益受到損害而向東京提出控告時,日本可以藉口那是新政權的事,從而推卸責任。
這樣,滿洲國表面上是一個獨立國家,根據1932年9 月15日簽訂的議定書的條款,與日本結成同盟。根據該議定書,日本承認滿洲國,而滿洲國則同意與日本合作,並在履行全面合作時,預設日本軍隊關東軍繼續留駐在這個國家內。根據關東軍前參謀長片倉衷的供詞,同時還達成了一項秘密的軍事協定,規定一旦遭到外國入侵或發生內部動亂時,滿洲國的所有部隊將聽從日本軍司令部的指揮。在沒有發生這類事件的情況下,滿洲國軍隊表面上由它自己的將領指揮,而不是直接由日本關東軍司令官(他同時也是日本駐滿洲國大使)指揮。
但是,這一安排,即使就其表面價值來看,似乎只不過是為了顧全原先張學良少帥政權下的將領們的面子;這些舊將領已同意同日本人共命運。因為事實上,日本人已完全控制了整個滿洲國的行政大權。康德皇帝(溥儀)在1945年被俄國人俘獲;為了要他於1946年在東京國際軍事法庭上作證,俄國人暫時釋放了他。他供認自己一直在日本人的支配之下,從來不是一個可以自由行事的人。然而,毫無疑問,既然他接受了皇位,他就是願意成為日本人的同謀者,而不只是他在1946年所供認的那樣。而且,他的關於在日本佔領期間一般情況的供詞,大多是過於誇大其詞,顯然是要儘可能描繪出一幅最黑暗的情景,因此供詞的價值不大。例如,他說,日本人力圖將神道主義強加於全體人民,並迫害持其他信仰的人,這一點被日本的見證人所否認。日本的見證人說,一共只有兩座神道廟,都在滿洲國的首都新京。一座在皇官內,供皇帝私人用,另一座是仿照東京為陣亡將士建造的著名的靖國神社而建立的。日本並沒有企圖使滿洲國全國信仰神道,也沒有強迫人們信奉它。實際上,那種政策會使日本人在滿洲國行政機構內僱用的舊式的信奉孔教的官員起離心作用,也會與日本在滿洲扶植少數民族(特別是蒙古族、回族和白俄羅斯族)的政策背道而馳。
但是,即使對前滿洲國皇帝所說的許多話要大打折扣,滿洲國政府完全受制於日本人,這一點是毫無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