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M Converter 7。14
Trial version
==================================501
第一章 法國
==================================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7。14
Trial version
==================================502
第二章 比利時
==================================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7。14
Trial version
==================================503
第三章 荷蘭
==================================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7。14
Trial version
==================================504
第四章 丹麥
==================================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7。14
Trial version
==================================505
第五章 挪威
?
?
?
?
?
?
?
?
?
00導言
一、主題與卷名
本卷的主題,是寫“希特勒的歐洲”瓦解後的事態發展。德意志第三帝國發動軍事侵略頻頻得手,顯赫一時,一度曾使舊大陸的好大一片土地形成暫時的統一局面,其版圖最大時,北起北角,南迄利比亞沙漠,西自加來,東至斯大林格勒西郊。在納粹德國的統治下,為了軍事上、政治上、從而還有經濟上的目的,這一廣大地域都在不同程度上給統一了起來。這是由一個歐洲大陸民族國家以歐洲為核心而建立起來的超民族的大國,其曇花一現的興亡過程,已在第5卷中作了記述。本卷所記述的,則屬於世界史中的下一個篇章,內容是“希特勒的歐洲”廢墟上發生了哪些演變。
“大聯盟”消滅了德國的軍事力量,粉碎了德意志的短命的歐洲帝國,組成這一聯盟的三大國政府當時在描述他們經過力戰而剛剛完成的這番事業時,都使用了同樣的措詞,而且就此一直使用下去。不光是美國人和英國人,就連俄國人,也把他們的這一共同事業叫做歐洲的“解放”;因為,時至二十世紀中葉,“自由”這個詞,就象“民主”和“科學”兩個詞一樣,至少在口頭上是誰都得表示讚賞的。那時普遍存在著一種同情和信任的氣氛,超越了當時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意識形態之間的一切地理界線,在這種氣氛下就得使用這種褒揚的字眼。可是實際上,在軍事分界線的英美一側和俄國一側之間,對“自由”這個詞的解釋有很大的差異。在德國軍事上全面崩潰之後,按照三大戰勝國事先達成的協議,兩支勝利大軍已沿著從波羅的海南岸到亞得里亞海頂端的軍事分界線形成對峙的局面。西方盟國為一方,俄國人為另一方,從各自進駐前德軍佔領區的第一天起,就互不同意對方的自我標榜,說對方的作法並不是使早先淪於德軍鐵蹄下的當地人民真正得到解放。雙方都指責對方建立當地的政權是濫用權力,這些政權並不真正表達當地的“民主”意向而是強加在名為“解放了的”各族人民頭上、為他們新主子的利益服務的。在西方,人們無疑真的相信,在現已處於俄國軍事控制下的原“希特勒的歐洲”的非德國地區,俄國人確是在這樣行事;他們也同樣真的相信,在現已處於西方控制下的其他非德國地區,西方各大國總是一俟軍事條件許可,就立即把真正的、完全的政治獨立權利歸還給遭受希特勒荼毒的非德國人。西方人真心誠意地相信,他們的這種看法是符合事實的。可是他們不知道,對方俄國人內心真正的感受和想法,同俄國人嘴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