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部分(3 / 4)

以前,對德國的商船暫不作分配。這是對俄國人的一個讓步。不過在戰犯問題上,斯大林希望在公報上提出首惡分子姓名的意見則遭到否決。相反,公報僅僅注意到當時正在倫敦進行的關於設立國際法庭的討論,這個法庭將審判那些所犯罪行無特殊地理位置的主要戰犯,公報還表示希望即將採取及時的行動。

公報同樣地承認,把德國居民從東歐國家驅逐出去這一點“應予進行”。它表示希望這件事將有秩序地、合乎人道地進行,而且進一步的驅逐應暫予停止,直到盟國管制委員會能做好在德國接待難民的安排。這樣的措辭是對英國的,而且在較少的程度上也是對美國的人道主義以及英美關心德國西方佔領區難民問題的讓步。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差別,因為驅逐仍在繼續,而且正是無秩序地、不合人道地在進行著。

在波蘭西部邊界問題上進行了長時間的鬥爭後,西方國家對於贊同俄國對東普魯士部分領土的要求,包括對哥尼斯堡城的要求,沒有表示什麼或根本沒有表示反對。哥尼斯堡城作為波羅的海地區在俄國人手中的唯一不凍港,對俄國人是重要的。俄國人方面的一個相應的讓步是,他們在目前戰爭已經結束的情況下,同意“改進”在匈牙利、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盟國管制委員會的工作程式,他們允諾,委員會的俄國成員和其他成員應經常會商,並保證人員的行動自由和郵遞自由。

俄國還作了一個讓步,即答應立刻開始從德黑蘭撤退,但是關於從波斯撤走全部外國軍隊的問題則將等到外長會議的第一次會議時再予考慮。最後一個讓步是俄國答應參加一個管理歐洲內陸航道的會議。

其他問題不可能在會議最後幾天的匆忙中予以解決,有些問題因為微不足道而去掉了。針對希臘和南斯拉夫問題的責難和反責難,歸入了後一類。土耳其海峽和義大利殖民地的處置這兩項糾纏不清的問題屬於前一類。

這樣,會議慌慌忙忙地宣告結束。8月2日,最後一次全體會議透過了公報和議定書。這項工作完成後,疲乏的與會者就散去了。

在波茨坦作出的決議,當然並不構成歐洲事務的長期解決。但是盟國能夠在最迫切的問題,即對待打敗了的德國的問題上,達成協議,這似乎是一個相當大的成績。

但是成績並不象表面上看來那麼大。程式上的一個顯著的不正常狀態——法國人被排斥在外——不久就使這麼艱苦地達成的大多數決議完全無效。雖然法國有代表參加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並且在德國分配到一個佔領區,但是既沒有邀請法國政府參加波茨坦會議,也沒有在三大國確定的對待德國的原則上取得法國的同意。法國顯然不受這些協議的約束,但是法國人憑著管制委員會會員國的身分,有權否決盟國在德國的行動。如果法國人願意承認波茨坦決議,這一點就不是很重要的,但他們不是這樣。法國人比俄國人更懼怕德國的人口和工業力量,他們希望看到自己的強大鄰國被瓜分,或者至少被分成幾個半自治的地區。按照波茨坦公報約略描繪的方式,從柏林管理整個德國,並允許建立全國性的中央經濟管制部門,這是和法國的打算背道而弛的。再則,在法國解放初期曾影響很大一部分法國人行動的受了損害的自尊心,也推動法國人向三大國挑戰,並以挑戰為特別的樂趣。結果,波茨坦會議對德國問題的安排所碰上的第一塊礁石就是法國的不妥協態度。

忽略了法國是一個明顯的大缺點。但是斯大林不願把法國看作一個平等的國家,或者象是平等的國家,這樣就使得任何其他的方針實際上都是不可能的了。如果英美堅持要戴高樂出席波茨坦會議,那末,沒有一個象波蘭之類的衛星國代表同來,斯大林大概會拒絕出席會議的,可是西方又不會同意邀請他的衛星國。這就使這些大盟國發現自己的處境很為難:有法國或沒有法國參加,都不能有所作為。

波茨坦會議的另一個缺點已經被強調得很夠了。在整個歐洲問題上意見不一致。暫時,俄國成功地保衛了它對東歐的控制,使其不受英美可能的干涉,但是兩個西方國家都不願默默地或者毫無疑問地承認蘇聯人給他們的“人民民主國家”帶來的新秩序。爭執只是被推遲到草擬和約的時候。如果政府首腦們7月間在波茨坦不能達成協議,那末外長們9月間並會草擬和約時也就不大有可能做到這一點。

但是這些困難當時還不是十分明顯的。那些抱著戰時團結的多種表現所培育的希望,並且懷著聯合國憲章所激發起來的熱情的人們,會把波茨坦決議看作是,用貝爾納斯的話來說,“早日恢復歐洲穩定局面的一個基礎”。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