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曼以及美國駐蘇聯軍事使團團長迪恩少將舉行莫斯科會議的期間,迪恩問斯大林,蘇聯將在何時參加對日作戰。同丘吉爾的預料相反,第二天斯大林作了明確的答覆。他說,蘇聯有六十個師在遠東的時候,蘇聯就將對日開戰,就是說,除已在那裡的三十個師以外,再增加三十個師,如果美國肯幫助增加這樣一支軍隊所需的物資供應,同時如果蘇聯的參戰在政治上將獲得的結果能明確化的話。但是他不同意把這樣一個安排寫下來——表面上是為了保密的需要。然而12710 月17日,他交給美國人一份蘇聯軍隊為進行擬議中的對日干預所需的物資清單——一支由一百五十萬軍隊、三千輛坦克、七萬五千輛機動車輛和五千架飛機組成的兵力所需的兩個月的糧食、燃料和運輸裝備以及其他物資。總數為八十六萬零四百一十噸乾貨和二十萬零六千噸燃油,全部要在1945年6 月30日前交貨。迪恩說,由於俄國人的單子上開列的有些物資缺貨,美國建議用代用品,而俄國人為此製造了一些困難;不過儘管有主要是俄國人自己造成的障礙和延誤,美國人還是在規定的期限內提交了百分之八十的貨物。這樣,斯大林受到了他的同盟者的慷慨相待——特別是要考慮到,在1944年10月,他的領土要求尚未充分暴露。
11月7 日,斯大林在布林什維克革命紀念日的慣例的講話中,公開地稱日本為侵略國。這對日本人來說猶如潑了一盆冷水。佐藤奉命探詢其中預示著什麼。然而莫洛托夫告訴日本大使說,斯大林的意思僅僅是指日本過去的行為,並沒有指責日本現在的政策。日本人不得不以得到這一回答為滿足。雖然他們不知道莫斯科會議的情況如何,但他們已經明白,現在不是與蘇聯接觸要求它出面調停的有利時機。
同時,日本主和派的某些人似乎抱有這樣的希望,即英國在堅持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方面可能不會象美國那麼強硬,因為在1944年9 月中旬,日本報紙《朝日新聞》社社長鈴木文四郎與瑞典駐東京公使維多·巴格進行了接觸。鈴木交給巴格一項據說是由近衛及其朋友們起草的和平建議。實際上,這項建議就是,如果日本能獲得和平,那麼作為交換條件,日本準備放棄所有在太平洋戰爭中征服的地方;此外,如有必要,還將放棄滿洲國。鈴木要求瑞典公使把這項建議遞交給他的斯德哥爾摩政府,再轉給倫敦。巴格照辦了。顯然,日本人得到的答覆是日本將不得不無條件投降的某種暗示。巴格談到,在隨後和鈴木的會談中,鈴木告訴他無條件投降是對和平的一大障礙,因為每一個日本人都寧願戰鬥到底,而不願看到天皇蒙受羞辱。
巴格和鈴木之間的會談沒有直接涉及日本政府。然而,1945年春,當這位瑞典公使準備回國的時候,他同重光進行了一次談話。巴格證實,當時重光把發動這場戰爭的責任歸咎於日本軍事領導人,並說,現在日本的外交官不得不設法使日本從戰爭中擺脫出來。他要求巴格回國以後,同駐瑞典的日本公使岡本季正共同探索和平談判的機會。
瑞典政府顯然是準備進行斡旋的,因為據加瀨說,瑞典國王在1944年12月曾告訴日本駐斯德哥爾摩的武官,他對儲存日本君主政體感到真正的關切;而且瑞典首相表示,古斯達夫國王的話是暗示日本可以要求瑞典出面調停。但是在感情上,這位武官是強烈地親德的,他從來沒有把這一情況報告東京。事實上,直到戰爭結束以。 後,這一情況才為人所知。
巴格到達瑞典後,發現岡本根本沒有接到過東京的什麼指示。與此同時,小磯內閣已經倒臺,東鄉再次當了外相。在回答岡本的詢問時,東鄉說,透過瑞典與西方同盟國接觸的可能性尚須作進一步調查。根據東鄉本人的供詞,他說,向巴格提出的建議並沒有結果。但是很明顯,他寧願與莫斯科接觸,而且他已著手這樣做了。
至於聚集在近衛周圍的日本主和派,就他們而言,他們正在努力藉助於蔣介石來促進和平。乍看起來,抱有這種想法似乎是荒唐的,其實不然。1944年,重慶政府處在絕望的境地,日本再次發動的進攻已經席捲華中和華南的大片土地。蔣本人同史迪威將軍有激烈的爭吵,因為史迪威在馬歇爾將軍的支援下企圖得到一種使自己能統率全部中國軍隊(包括共產黨人在內)的地位,並把租借法物資也分配給共產黨方面。蔣堅決拒絕了這些要求,結果羅斯福讓步了,並召回了史迪威。但是蔣認為美國對中國的內政無理干涉,仍很惱怒,而且疑慮重重。他也為中國共產黨在華北廣大地區的勢力很鞏固而感到驚慌,對蘇聯的未來意圖也有疑慮。與此同時,幾乎連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