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部分(1 / 4)

求;1942年英俄雙方關於後來在同年5月26日簽訂的英蘇條約進行談判時,只是因為丘吉爾堅決不願意在這個階段作出任何影響波蘭領土的讓步,並且由於科德爾·赫爾和羅斯福發表強有力的宣告,支援了這一立場,才使俄國人放棄了這一要求,即:在這項條約中應承認蘇聯根據莫洛托夫…裡賓特洛甫協定所獲得的領土是蘇聯的一部分。1943年末在德黑蘭會議上,斯大林說,如果俄國得到哥尼斯堡這個不凍港,他將同意丘吉爾的建議,以寇松線作為波蘭的東部邊界,同時讓波蘭從德國那裡取得一些土地,以補償它東部領土的損失。當時暫行商定,東普魯士(如已闡明的那樣)和西里西亞的奧佩倫地區應屬波蘭,它的西部邊界應該是奧得河。至於從奧得河向南的界線的走向問題則沒有作出決定。羅斯福沒有積極參與這些討論。據悉他是贊成讓波蘭保有利沃夫和德羅霍貝奇和斯坦尼斯拉夫的油田的。這三處地方都在寇松線以東;但是也許還可以把寇松線解釋為劃在利沃夫和德羅霍貝奇以東,如果它在加里西亞地區被認為是按照1919年協約國最高委員會所屬波蘭事務委員會所建議的“乙”線而不是“甲”線的話。當提到與波蘭政府的關係問題時,莫洛托夫重又提出了他對波蘭流亡政府、對索斯恩科夫斯基和國家軍的指責;斯大林則提到,需要有一位波蘭的巴錫基維,才能搞好關係。

第二節 紅軍在波蘭

(一)1944年1月紅軍進入波蘭

1943年末,當形勢已很明顯,紅軍即將越過1939年以前的波蘭東部邊界時,波蘭人不得不考慮地下的國家軍應該和俄國軍事行動保持什麼樣的關係。他們過去一直殷切希望英美部隊能首先進入波蘭,並在他們的支援下由國家軍發動武裝起義。當俄國人將首先進入波蘭已屬無可懷疑時,波蘭人只好勉強地開始按照新的情況調整他們的行動計劃,可是他們調整的速度跟不上形勢的發展。

1944年1月4日,波蘭流亡政府接到報告說,紅軍已經越過“兩次大戰之間的波蘭”邊界進入沃林。第二天他們發表了一個照會,強調波蘭歷史上從沒有出過吉斯林,強調地下組織所進行的活動以及波蘭武裝部隊在盟國各地前線為共同事業所作的努力;鑑於這一切,波蘭人在解放後理應得到公正的待遇。照會說,這種公正待遇的第一個條件就是波蘭有權建立獨立自主的行政當局;並說波蘭政府是“要對民族的命運負責的”,因而擁有“不可摧毀的”獨立權利。他們因此期望蘇聯政府尊重這些權利,因為,他們說,波蘭人是不會承認別人強加的解決辦法的。儘管他們希望與俄國人達成協議,以便使波蘭人的地下活動能與紅軍配合,他們還是在1943年10月27日指示地下組織,要國家軍加強對德國人的抵抗,避免與紅軍發生衝突,並在波蘇關係一旦得以恢復的條件下同蘇聯指揮官合作。

但是,波蘭照會所提到的指示,只是索斯恩科夫斯基針對幾種可能出現的情況於10月27日發出的命令的一部分。如果情勢不宜發動西方援助下的總起義,國家軍將在波蘭德軍後方加緊進行破壞活動和牽制性的攻擊。這一行動的代號為“布林扎”。如果米科拉伊奇克總理為恢復外交關係所作的努力能夠成功,“布林扎”將在與俄國人合作下進行。但如果兩國仍然處於斷交狀態,“布林扎”將獨力進行,行政當局和武裝部隊將繼續處於地下。

索斯恩科夫斯基是為答覆博爾的請求而發出這些指示的,博爾曾要求澄清對前進中的俄國人應採取怎樣的態度。博爾說,儘管如此,他當時並沒有執行他的總司令的指示,而且他在這方面是得到揚科夫斯基的支援的。博爾在1943年11月20日發出命令,執行關於“布林扎”行動的建議,但他命令當地的指揮官公開自己的身分,並主動向紅軍當局聯絡。他命令他們避免與蘇維埃游擊隊和紅軍發生衝突,只有在自衛的情況下才訴諸戰鬥,但應拒絕任何想把國家軍部隊編入紅軍的企圖。博爾為他決定拒絕執行指示辯護說,既要對德國人作戰又要繼續處於地下,這是不可能的。他指出,這樣做法只會證實蘇聯人對國家軍所抱的懷疑,而且內務人民委員部對國家軍的領導人物是完全知道的。他對蘇聯“並不抱有任何幻想”。他知道他計程車兵與“人民軍”部隊發生的摩擦意味著什麼,他也知道俄國人正在採取步驟建立一個同他對立的波蘭政府和軍隊,並要求人們接受寇松線。因此,當他命令他屬下的指揮官暴露身分時,他必定知道俄國人會有什麼反應(雖然他明確地說還沒有看到有關俄國人態度的任何跡象);但是他決定把全部希望寄託在西方國家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