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認為它們是有能力保護國家軍和地下政權的行政機構的,而倫敦的索斯恩科夫斯基卻沒有這種信心。
這時在波蘭的政治活動並不限於國家軍。波蘭工人黨(即波蘭共產黨)於12月間在華沙成立全國人民代表會議一事,在波蘭地下組織的成員中引起了極大震動。因此波蘭流亡政府接著就在1月9日決定擴大其“政治代表性”,把原來的四名主要政黨代表擴大為“民族團結會議”的十五到十八名成員。1944年1月30日,蘇聯控制的科希丘什科電臺宣佈,組成全國人民代表會議的不僅有波蘭工人黨的成員,也有波蘭農民黨和波蘭社會黨的成員,這一宣佈引起了堅決的否認,倫敦的波蘭人於是把全國人民代表會議說成是一個“虛構的機構”。
1944年1月11日,俄國人在回答波蘭1月5日照會的復照中,明確地提出了蘇聯為波蘭制定的方案。復照提到1939年公民投票表達了“當地人民的願望”以來,蘇聯憲法中明文規定的蘇波邊界,說這就使“1921年裡加條約所容忍的不公正”得到了糾正。因此,西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的加入蘇聯並沒有損害波蘭的利益,反而為鞏固永恆的友誼奠定了可靠基礎。照會重申蘇聯已經宣佈的希望有一個強大獨立的波蘭,說俄國人甚至贊成締結同盟,並建議波蘭可以按照最近簽訂的蘇聯…捷克斯洛伐克條約的精神行事,以促進這一同盟的締結。照會讚揚波蘭愛國者聯盟和“它所組織的”波蘭軍團在共同鬥爭中所作的努力,並說,重建波蘭的途徑應該是收復被德國人“奪去了的”波蘭故土,而決不是去奪佔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地方。東部邊界並非是“不可改變的”,在波蘭人佔多數的地區可以進行調整。這樣,今後的邊界就大致接近於寇松線了。照會再一次提出蘇聯對波蘭流亡政府的指責,說事實證明它既不能與蘇聯建立友好關係,又不能組織積極的抗德鬥爭。但是它提醒波蘭人,建立友好關係併為共同的事業而通力合作,對兩國都是“有利”的。
波蘭政府在1月14日的公報中作了答覆。公報說,為盟國之間的團結著想,他們希望蘇聯照會所提出的問題不要在此時公開討論。他們希望能有一個公正的,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協議,但波蘭人不會承認“單方面的決定或既成事實”。他們現正與英國和美國政府聯絡,希望透過他們的斡旋,在英美代表的參與下,舉行一次波蘇磋商,以討論一切懸而未決的問題。
蘇聯1月17日的答覆,使人毫不懷疑波蘭的這一倡議是不會有任何效果的。因為波蘭人在照會中沒有提邊界問題,蘇聯政府認為這就是拒絕了寇松線。而且,波蘭建議舉行正式談判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在外交關係中斷的情況下不可能舉行談判。蘇聯認為,波蘭的這一行動又一次證明波蘭政府並不希望與蘇聯建立友好的睦鄰關係。
波蘭人在1月16日遞交英國政府一份照會,要求英國人從中斡旋,以便能舉行1月14日波蘭公報中所設想的那種磋商。他們說,迫切需要在俄國人和國家軍之間達成一項協議。此外他們還要求讓波蘭、英國和美國的部隊與蘇軍同時開進波蘭,以保證波蘭的安全。1944年1月20日,米科拉伊奇克在倫敦會見了丘吉爾。丘吉爾用明白無誤的語言對他說,英國認為波蘭的國土應從寇松線到奧得河,並應在波蘭族、烏克蘭族、白俄羅斯族和日耳曼族居民之間作一些適當的調動。米科拉伊奇克表示反對,丘吉爾說英國並不是為保衛波蘭的東部邊界而打仗的,將來英美也都不會為此而打仗。他說,如果現在可以達成象他所建議的那樣的協議,那是可以由英國和蘇聯共同擔保的,雖然羅斯福因礙於美國憲法不能保證任何外國的邊界。丘吉爾然後建議米科拉伊奇克至少在原則上同意寇松線。至於象斯大林要求撤換索斯恩科夫斯基之類的事(丘吉爾認為這是對波蘭內政的干涉),那是可以置之不理的,如果米科拉伊奇克應付得法的話。但是米科拉伊奇克說他不能同意,因為俄國人之要求承認寇松線作為邊界,只是俄國為實現其不僅吞併整個波蘭而且吞併整個歐洲的目標的第一步而已。不過,他答應向波蘭政府和地下組織提出這個問題,並且儘快給丘吉爾答覆。
1944年1月23日,波蘭政府給英國政府一份照會,主要想弄清楚英國政府對丘吉爾的建議準備提供何種程度的具體保證。對此,艾登答覆說,必須先搞清楚其他政府的意見。儘管丘吉爾已經講過上面那些話,米科拉伊奇克還是向羅斯福提出了另外一系列問題,詢問美國政府對戰時解決領土問題、對保證邊界問題以及對丘吉爾的建議的態度。美國總統與國務卿商量後,在2月1日作了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