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邊形”) 時,羅斯福才最後接受英國原先提出的建議,由美國佔領德國西南部地區。
此時雙方又同意對奧地利應分別進外理。歐洲諮詢委員會再次考慮了這種主張,於是11 月13 日蘇聯代表提出了一個劃分三個佔領區的新草案,規定蘇聯佔領下奧地利和施蒂里亞的東半部,英國佔領下奧地利和施蒂里亞的西半部,外加卡林西亞,美國佔領上奧地利、薩爾茨堡,福拉爾貝格和蒂羅爾,包括東滯羅爾。蘇聯的計劃同時規定了三國對維也納本身的佔領:蘇聯佔領東北區,包括內城;英國佔領西北區;美國佔領南區。288 對這些新建議的討論,這時受到了新出現的兩個因素的影響。第一,在丘吉爾和艾登10月份訪問慕斯科期間已經取得一致意見,應邀請新成立的法國臨時政府參加歐洲諮詢委員會。三國政府發出正式邀請的日期定於11 月11 日。法國接受邀請乃是預料中的必然結局,而且意味著在那天以後不久,法國對於解決問題將有發言權。既然歐洲諮詢委員會的一切決定必須取得一致同意,因此到目前為止解決的任何問題不得不重新予以討論。第二,1944 年10 月28日,保加利亞政府和蘇聯簽署了停戰協定,美國從這個事件中吸取的經驗表明,在任何一個解放了的中歐國家裡,佔領國所施加的影響之大小很可能直接與駐紮該地的軍隊的多少成正比例。在保加利亞,儘管管制工作委員會是國際性的,但很快就明顯地看出,真正有力量的是蘇聯,因為它的葷隊實際上佔領了整個保加利亞。第一點考慮刺激歐洲諮詢委員會的代表力圖使德國佔領區的協議得到簽署,從而剛好在法國被委員會正式接受之前,即11月14 日,簽署管制機構議定書和佔領區議定書。第二點考慮對說服羅斯福相信下述觀點乃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即在奧地利取得一個完全的美佔區畢竟是可取的,特別是因為美國接受了毗連奧地利的南部德國佔領區,軍隊的補給問題這時已不大了。從這個觀點出發,雖然有相當一庚時間的延宕,1945 年1 月5 日懷南特接到了指示,要他接受1943 年11 月13 日的蘇聯建議,但作了某些修改,修改意見是參謀長聯席會議按軍事理由提出並經國務院同意的。法國雖於1944 年11 月11 日應邀參加歐洲諮詢委員會,但到11 月叮日才實際參加。那時法國代表立即要求在德國劃出一個法國佔領區,但表示不可能有足夠的法國軍隊去佔領奧地利地區,只能在國家一級上參加對奧地利的管制。但是,當美國表示它決定在奧地利取得一個完全的佔領區時,法國也提出了同樣的要求,於是1945 年1 月29 日英國代表提出一個新的草案,規定法國完全參加對奧地利的管制,這一草案就變成了最後的佔領區協議的基礎。289 英國草案對蘇聯在1l 月份提出的建議作了件多重要更動。它不僅設想出一個由福拉爾貝格和蒂羅爾(不包括東蒂羅爾)組成的法國佔領區,並且設想法國享有和其他三國同等的地位來參加管制,即在維也納的盟國委員會中包括法國成員,並在維也納城的東南部建立法國管制區。此外,原來蘇聯政府建議的英國佔領區,其界線是不顧德國的邦界和奧地利的州界而自定的專區界限,把施蒂里亞州和上奧地利州一分為二;英國人建議不採取這樣的劃法,而是以1937 年12 月31 日奧地利的國界為基礎,按德國在奧地利境內的分割槽界線來劃定不同的佔領區。他們認為,這種劃法有可能利用現存的州級行政機構,便於管制。根據這點,英國建議把整個下奧地利分給蘇聯,包括布林根蘭的北半部;把上奧地利和薩爾茨堡分給美國;英國則分到卡林西亞、施蒂裡兀布林根蘭的下半部和東蒂羅爾。至於維也納的劃分,英國人和美國人一樣都建議佔領國應沿襲納粹所劃的維也納區,而不是僅限於蘇聯建議的維也納城區。英國人把這個大維也納的西南部劃給自己,西北部劃給美國;東北部劃給蘇聯。內城則由四國共同佔領,由各方司令官任命的四個指揮官組成的盟國間管理權力機構來作出安排。這四個指揮官還負責“大維也納”區的聯合行政管理。一俟軍事情況允許,不遲於德自簽署軍事投降條約或停止首組織的反抗之日,全部協議應立即付諸實施。就建議中的各國佔領區來說,蘇聯代表在接受時提出兩個重要保留條件。他希望在蘇聯佔領區內,第一要包括上奧地利中位於多瑙河北部的那一部分,第二要包括布林根蘭州的施蒂里亞部分,因為這一部分是1938 年10 月1 日納粹法令頒佈後才劃出去的。他還維持原來的“小”維也納的建議,就是說要恢復1937 年12月31 日的維也納邊界線。蘇聯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