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部分(2 / 4)

納粹分子——而且還能夠叫自己相信本身並非納粹分子。不然他們就運用這樣的藉口——它包含著相當大的真實性——說黨員身分只是一種形式,並無內在意義,為了避免失業,不得不接受這種身分。不過,屬於這一類的德國人,他們反對納粹主義並不象反對納粹分子那樣厲害。

他們的口號是,我們上了當,受了騙啦。納粹主義原是一件好事,卻被辦壞了。他們責備納粹頭目,並不十分計較他們的所作所為,而偏重於他們未能盡責。這種辱罵顯要人物的本事,使得他們在某一方面與盟國有共同之處,而後者未必意識到內中隱藏著多少意見分歧。

雖然他們在承認自己的觀念帶有根本性錯誤之前,準備先把別人責罵一通,而他們的思想深處卻存在著一種強烈的,但被抑制著的錯誤感,從而產生一股惱火的受挫情緒。從他們對待盟國的態度方面來看,這一點表現得頗為明顯。他們傾向於羨慕英國人和美國人,特別是在和英、美人交談的時候,雖然這兩個也是條頓民族的國家對德國的觀點置之不理也許是令人氣惱的。

他們絲毫不指望法國人會大發慈悲,但現實的利害關係足以制止敵意的爆發。正如一個德國人所說的那樣:“英國人喜歡我們,但總把我們看成若有若無;美國人喜歡我們,但把我們當作淘氣的孩子看待;法國人恨我們不下於我們之恨他們。”因為誰也不能否認,法國是一個文明的民族,儘管他們有黑人部隊,有種種蛻化變質的傳聞。但是,俄國人的所作所為所引起的敵意,則因條頓民族蔑視靳拉夫民族的積習而火上加油了。一個英國記者在德國碰到一個俄國姑娘,那姑娘對他說,兩年前她從莫斯科疏散到西伯利亞,如果在西伯利亞生活的時候能夠吃到德國人在1945 年能吃到的糧食,那就會感到自己很幸運了。一個德國家庭主婦在旁邊聽到他們的談話,插進來大聲說:“可是一個有教養的人才有較高的需要哩。”德國人因聽任他們所蔑視的民族擺佈而感到氣憤難平,但卻無能為59 力。他們把氣憤發洩在強烈的仇恨上,發洩在不斷爭取同情上。任何一則反對俄國人的訊息,他們都憤憤然向西方聯絡部門彙報,暗中指望所彙報的訊息會受到重視。這種做法應視為有預謀的製造不和,儘管此事無疑地起了製造不和的作用,但其根本動機是更多地出自本能(反對英國人和美國人的訊息,他們好象也同樣興高采烈地向俄國人彙報。補充這一點,才算是不偏不頗)。至於納粹追隨者這一類人,他們的藉口就層出不窮了。如果把“我只不過是一個小人物”作為基本主題,則說法是各各不同的。他們知道的情況是那麼少。“當然,我們瞭解集中營不是休養所,可是我們對裡面的情況一無所知。”他們對可能出現的前後矛盾毫不介意,接著又說道:“一個人單槍匹馬能幹什麼呢?告密的到處都是,為了一件芝麻大的事,你自己就可能給關進集中營。”“為什麼事事都怪德國不好?別的國家[一般指俄國人〕的所作所為也夠壞的了。”在盟軍越過萊茵河之前,有一個德國人來找盟國軍官,要求這位軍官制止一個外國工人偷他的腳踏車。那位軍官說,近幾年來你們從被佔領國家可能已經搶走了大量的腳踏車。”但是,中尉,”那人氣忿忿地回答說,“那時是在進行戰爭呀。”在某一方面、這些推托之詞也許是有道理的。這些人自身捲進納粹的大災難,並不是有意選擇的。他們趕著納粹的浪頭,這樣做似乎是免遭麻煩的最便當的途徑。恰恰相反,這樣做,遭到的麻煩比任何時候還要多。

他們的反抗辦法是設法擺脫羈絆。在德國,這個辦法一直很流行,有士兵,有文官,有聖職人員,有知識分子,也有“小人物”。“政治,讓政治家們去搞吧。這類事,對我們來說,太高深了。我們一插手,會引火燒身的。”

總之一句話,“你的兩所房子都染上瘟疫,就跳不出瘟神的手掌心了。”這是普通人的本能反應,尤其是在情況不妙的時候。

在佔領的頭幾個月,要使德國人對政治和行政管理感興趣,是夠困難的。

又是勞累困頓,又是幻想破滅,又是為日常生活煩神操心,這就使得德國人渴望由別人來代替他們儘可能多做一些事情。謝天謝地,不管是好是壞,戰爭終於結束了,他們樂得坐下來歇一歇,讓盟國來指點怎樣管理這個國家。

當然,誰也不能擺脫掉本身社會背景的影響。儘管這些人的主張是非政治性的,但是他們深受納粹的毒害,深受德國傳統的薰陶。他們中大多數是這樣的一種人,對於時代思潮不加批判,不加思考就予以接受。他們會60以同樣的情況接受並重復民主的濫調。他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