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對付以色列人卻猶豫不決、半心半意;英國於1947年在猶太復國主義得寸進尺面前的步步退讓,以及在1948年的放棄委任統治權,都被認為是比美國對以色列的積極支援還要嚴重的出賣。雖然,也有兩個卓越的阿拉伯思想家敢於坦率地在文章中對失敗的種種原因進行分析,但是,大多數阿拉伯人卻往往只看見在巴勒斯但戰爭的失敗中西方應負的那部分責任,而看不見他們自己在政治上團結和軍事上緊密配合方面的缺陷。穆薩·阿拉米(前巴勒斯但政府的一個官員,他在1937年巴勒斯坦阿拉伯叛亂時辭職,後來又同穆夫提極端主義割斷了聯絡,在1944—1945年的歷次建立阿拉伯國家聯盟的會議上,都正式代表巴勒斯但阿拉伯人,並於1946年在伊拉克政府的協助下在美國;倫敦和巴黎各地設立阿拉伯辦事處,以對抗這些地方的猶太復國主義的宣傳)就承認:首先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其次是所有的阿拉伯國家,在組織、紀律和方眾一心各方面,都完全不能同猶太復國主義者相匹敵:兩者都被本身的分裂和鬆弛懈怠給害了:
在敵人面前,阿拉伯人沒有一個國家,只有幾個小朝廷;是幾個集團,而不是一個民族;他們彼此心懷恐懼,互相監視,爾虞我詐。他們所最關心的事和指導他們的政策的東西,不是打勝仗和從敵人手中把巴勒斯但拯救出來,而是在這場鬥爭結束後會出現什麼局面,誰將會在巴勒斯坦佔據統治地位或誰將會把巴勒斯但據為己有。以及他們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野心。他們所宣佈的目標是拯救巴勒斯坦,而且還說,以後巴勒斯但的命運應該交給它的人民。這種話僅僅是停留在口頭上而已。在內心深處,他們都希望一切金是自己的;哪怕只剩下了殘羹渣滓,他們中的大多數也要怠於防止他們的鄰人優先佔去。另一方面,大多數有政治頭腦的阿拉伯人,都傾向於把他們失敗的大部分責任推到以色列、西方國家和聯合國身上去;他們這種拒不面對事實的態度,最有害的是表現在:對於處理阿拉伯難民間題的所建議的各項實際措施上。聯合國的一個經濟調查團於1950年11月估計,難民的數目為七十五萬七千人,另外還有成千上萬的人仍然留在他們的村莊裡,但是從前維持他們生活的土地,卻由於與以色列劃定的停戰界線而同他們隔絕了。
據估計,在這個總數中,不到五分之一暫能自給或另有生活著落,而其餘則全然無依無靠。難民當然要求重返家園和收回田產,而阿拉伯世界的政治領導人卻不敢告訴他們這只是痴心妄想。以色列必須對這批遭劫的人們歸還其全部的家園和土地——這已經成了一項必須要頑固堅持的阿拉伯政治原則了(在這個問題上表示公開異議,對一個阿拉伯政治人物來說是會發生人身危險的,不管他私下會怎麼說);一些政治上不負責任的出謀劃策者則鼓勵難民堅持要求,寸步不讓,並拒絕聯合國難民救濟和工程處(於1950年初成立,代替了單純的救濟組織)讓他們在適宜的阿拉伯國家土地上重新定居和再建家園的建議。阿拉伯各國政府本身(阿卜杜拉國玉的政府除外,由於他希冀鞏固其已經擴大了的約旦王國)卻都不大讚助這種重新定居的建議。1949年聯合國經濟調查團所建議的重新定居計劃的費用,由於世界物價的上漲而增大,遠遠超過了聯合國會員國自動捐款的總數。朝鮮戰爭產生了一個新的難民問題,在大多數國家的眼裡較之現在的阿拉伯難民問題更為迫切。
1952年中,一個旅行者發現大多數的阿拉伯難民都處在極為悲慘、無人過問的環境中,靠著僅有的一點救濟苟延殘喘。
(2)以色列的經濟問題
阿拉伯人特別抱怨的有一件事:阿拉伯人原有四百萬到五百萬英鎊的款子存放在銀行裡,由於這些銀行在巴勒斯坦分治時劃歸以色列控制,結果作為敵產被沒收了。以色列政府一貫宣稱,它將考慮發還這筆款子,並按照規定數目接納一部分回鄉的阿拉伯難民,或用其他方式作出貢獻以改善這批難民的處境。但這必須成為與阿拉伯各國談判總的和平解決方案——包括阿拉伯各國停止對以色列的經濟抵制一的一個組成部分。誠然,以色列在物質上所能提供的東西是極為有限的,因為以色列取得獨立和打敗阿拉伯人所付的代價也並不小。除了以色列最強壯的男人的傷亡外,所耗費的金錢就達一億英鎊,平民財產的損失在一千萬英鎊以上。在阿拉伯各國方面,戰爭所造成的當前的物質損失比較起來還不象今後在民族心理方面所產生的影響那麼重大。猶太復國主義者搞垮英國委任統治的權力以及同阿拉伯人打仗,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移民自由。一旦以色列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