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部分(3 / 4)

託管理事會於12月19日指示其法國主席羅歇·加羅去準備工作檔案,作為耶路撒冷國際化法規草案的基礎,這時,聯合國和美國都警告以色列和約旦雙方不要作出任何行動以損害有利於國際化的決議案。但是,12月26日,以色列議會在耶路撒冷而不在特拉維夫開會;除外交部仍留在特拉維夫與各國外交使節保持接觸外,其餘大多數還未遷至那路撒冷的各部現在都一起遷去;1950年1月23日議會批准一個宣告說,自從將近兩年前宣佈獨立以來,耶路撒冷就已經是以色列的首都了。據報道,以色列與約旦政府正在討論一個協定,其中有一項就是要解決它們在耶路撒冷的各自的管轄區問題;而羅歇·加羅則於1月30日向託管理事會提出一個介於聯合國大會的完全國際化決議案與調解委員會建議案之間的折衷方案。他的提議是:既然整個耶路撒冷地區應該是一個非武裝的單獨實體,猶太人區和穆斯林區仍應分別隸屬於以色列和約旦的主權之下;舊城的基督教徒和猶太人居住區以及在舊城牆外的數處聖所,應置於聯合國集體主權之下,作為一個“國際城”,其居民得自由選擇作為該城的公民,或保留其現有的國籍。但這個提議遭到有關各方面的拒絕,認為這是個不能接受的折衷方案;以色列不願改變它合併猶太新城的意圖,約旦甚至不願討論國際化問題;託管理事會只得轉向於修改它那個已於1948年擬就的法規草案,這是一種學究式的任務,也是一項曠日持久的工作,直至4月4日才告完成。

(五)介於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聯盟之間的阿卜杜拉國王,1950年

同時,對於國際化建議以及阿拉伯國家聯盟之支援這些建議,以色列與約旦都是一致反對的,它們彼此之間一直在談判一個解決方案。

據美國駐以色列大使瞭解,在聯合國大會討論耶路撒冷問題之前,阿卜杜拉國王已重新要求透過比爾謝巴和加沙至地中海的出口,要求歸還失去的耶路撒冷阿拉伯郊區,並尋求在海法能有一個自由港的便利,而作為交換條件,卻只給以色列一些有限的好處,讓它在亞喀巴灣能有一個自由港,能有一條通路到達死海北端鉀鹼廠的遺址(那個工廠,猶太人早就放棄並且放火焚燒過,1948年5月又被阿拉伯人掠奪過)。

這些條件當然非以色列所能接受。但在1950年初,由於聯合國大會已透過決議,要對耶路撒冷實行國際化,據瞭解”,以色列政府便接受阿卜杜拉的五年互不侵犯條約的建議作為談判基礎;根據這個條約,將准許自由越過現存的停戰線進行貿易和旅行,並在海法開闢自由港區使約旦得到它所亟需的地中海出口。但又據說,本一古裡安和以色列軍事當局,在稍示慷慨是否可取的問題上,與其外交部長意見不同。關於可望達成一項協議的事,從以色列傳出一些互相矛盾的報道,結果使得阿卜杜拉國王在埃及和敘利亞以及在約旦國內的敵人一下子都起來反對他。1950年3月初,反對與以色列和解的約旦陶菲克·阿布勒了胡達政府辭職,但是在薩米爾·裡法伊組織一個比較依從阿卜杜拉願望的政府遭到失敗後,陶菲克·阿布勒一胡達政府又改組留任。在埃及,華夫脫黨政府由於1950年1月的大選而重握政權後,展開了一次猛烈的宣傳運動,來反對阿卜杜拉,作為其反英總政策的一部分,並毫不躊躇地捏造了一個故事說:阿卜杜拉與本一古裡安,在亞喀巴灣的一艘英艦上,當著英美兩國公使的面,秘密簽署了一個協定。阿卜杜拉·塔爾,一位年輕的阿拉伯軍團退役軍官,於1948年防衛耶路撒冷時曾得到阿卜杜拉國王的寵愛。但後來由於他自命不凡的野心得不到滿足,辭職退居開羅,現在正好抓住機會將數份以色列人於1949年3月強逼阿卜杜拉國王簽訂的舒奈協定供給《今日訊息》週刊,並提議阿拉伯國家聯盟應要求阿卜杜拉國王退位。駐沙烏地阿拉伯的約旦公使,也辭職遷居開羅,當阿拉伯聯盟於3月25日召開春季會議的時候,由埃及帶頭的一項動議,以阿卜杜拉與以色列談判為理由,要求開除約旦的盟員資格。但是這些談判已突然停頓,4月1日(據說,經英國在埃及和約旦之間調停以後)約旦駐開羅公使代表他的政府簽署了這樣一個311阿拉伯國家聯盟決議案:單獨與以色列訂立條約或協定,應受剝奪盟員資格的處罰。

在外約旦和阿拉伯巴勒斯坦的殘餘部分舉行大選,這已在1949年12月宣佈,並於1950年4月11日付諸實施,阿卜杜拉聲言,“約旦政府今後將對選出的議會負責,而不再象以前那樣向英王負責。前任穆夫提則發出抵制的號召。“在希布倫、納布盧斯以及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