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的能力,如果一旦有此需要的話。
同德國形成強烈對比的另一個加工器械淨出口大國,即美國,供應世界的加工器械數量越來越多,至少部分原因是國內市場不能吸收現有產量。美國加工器械生產工業的僱工人數和總產值在1937年和1929年差不多。如果加上機床附件,總產量的增加至多約百分之十。但是美國的出口額增加了百分之五十。確實,它在1939年的加工器械出口額幾乎比1929年高二倍,這就意味著在加工器械的產量不變的情況下,美國正在裝備聯合王國和法國的機械工業(兩國佔美國出口額的一半以上),以及日本工業,而不是裝備它自己的。
機床工業在聯合王國工業結構中所佔的地位不如在德國和美國的那麼重要,英國加工器械在世界上的重要性也不如英國其他機械產品。因此在1935…1936年,以僱工人數和產量而言,英國加工器械工業的規模只有德國的四分之一,而在總的經濟活動迅速增進時,英國某些特殊機械部門感到嚴重缺乏加工器械。英國許多加工器械工廠甚至不能在一年之內交貨;作為國防協調大臣,托馬斯·英斯基普爵士於1936年5月向下院作第一次工作報告時承認,他著急的是,計量工業和加工器械工業的發展受到阻礙,這個問題必須儘快解決方能著手大量生產武器彈藥。與此同時,英國機床的出口量下降而進口量增加得相當多。確實,英國於1938年僅從德國進口的加工器械就比前幾年從所有國外供應者那裡進口的還要多。聯合王國的機械類貿易就象日本和蘇聯一樣,在所有比較先進型別機床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德國和美國,正如英國貿易統計資料所清楚地表明的,進口加工器械的平均值每噸要高於出口的加工器械平均值。德國加工器械工業對英國的總的異常優勢,可以從一件事上概括出來,1938年以前十年的每一年,德國出口的機床數量就超過了英國加工器械的產量。